幼兒教育隨筆:善待孩子的“破壞”
隨著天氣的變化,我家有個蘿卜發了黃黃的嫩芽,我把它捎回幼兒園,種在我班的種植角里,卻發現蘿卜經常被拔出來歪放在那里,我追問過幾次,沒有敢承認的。一次午睡后,我幫能力差的孩子疊完被子,從寢室剛走進班里,卻發現家豪在唱著:拔蘿卜,拔蘿卜,嗨喲,嗨喲……看到我走過來,歌聲戛然而止。“你在做什么呢?”我輕聲問道,,他低著頭搓著手上的泥沒有說話。我接著問:“你是不是想試試自己的力氣?”他看到我沒有生氣,大聲說:“老師,我自己就能拔出大蘿卜,老公公拔蘿卜還需要那么多人幫忙,他的力氣太小了。”一副洋洋自得的樣子,我接著問:“你想一想誰的蘿卜大呢?”他眨眨眼睛想了想說:“老公公的蘿卜大”,“那你能不能把我們的蘿卜也變得大大的?”“能,我天天給蘿卜澆水、施肥就行。”“可是你天天去拔蘿卜,它還能長大嗎?”“以后我不拔了。”“好,老師看你的行動,”我倆又一起把蘿卜種上,家豪還念念有詞:“長吧,長吧,蘿卜長得甜甜的,長吧,長吧,蘿卜長得大大的。
班里這樣的“壞事”屢見不鮮,如果我們不問青紅皂白、不聽孩子的解釋,僅憑主觀臆斷地把孩子批評一通,他們稚嫩的心靈還會健康發展嗎?他們的世界還會精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