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愷愷不哭了
這一天,我早早的來到了幼兒園,迎接孩子們的到來。通過兩個星期的集體生活,孩子們大多都穩定了情緒,和我們老師建立了初步的感情,愿意圍在老師身邊一起參與各種各種游戲活動,也體驗到了離開家庭,融入集體生活的不同感受。同樣,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我們教師對每個孩子的性格也有了掌握,這樣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針對幼兒的個性特征做好個別的引導工作。
這一天,愷愷很開心的出現教師門口,我又馬上留意到他奶奶滿意、關懷、而略顯擔憂地表情,立刻明白一定是家長們做了很多的工作,才讓今天的愷愷拒絕了哭鬧,開開心心的來到了幼兒園。這使我想起了上周末愷愷對我說過的不愿意上幼兒園的話,一顆懸著的心暫且的放了下,但絲毫還不敢馬虎,我笑著和愷愷打了招呼,將他的注意力引入好玩的積木中來。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經常留意愷愷的表現,他的情緒頗為穩定,很顯然幼兒園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吸引他的興趣,使他忽略了那份牽掛家人的心情。這一步,令他邁出了非常大的轉變。
到中午午睡的時間了,愷愷來到自己的小床邊,躺下一會后,我聽見一個微弱的“嗚嗚”聲,仔細尋找才知道原來是愷愷在哭泣。旁邊小床上的幾個孩子在安慰愷愷:“不要哭了,睡好覺就回家了,哭什么啊!”“睡好覺,奶奶就來了,還哭,羞死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話起到了作用,愷愷擦干了眼淚,停止了哭聲。我走過去夸獎愷愷:“愷愷真乖,小朋友說得對,不能哭了,好好睡覺,睡醒了老師給你貼一個小蘋果!”愷愷很乖的嗯了一聲,閉上眼睛乖乖的睡覺了。
從上面的表現可以看出來,愷愷不再大哭不鬧,漸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對于老師的表揚、小朋友的激勵,也能給予正確的關注,愷愷的進步來自于各方面的耐心引導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