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不愛說話的孩子
案例:
杰杰小朋友是我們班新來的幼兒,由于新的環境對他還是很陌生,所以他比較拘謹,話也不是很多,總是一個人坐著,也不是小朋友說話,他只是用點頭,或搖頭等簡單的形體語言與人交往。
觀察一:
吃飯時,杰杰的湯喝完了,可能還想要點,他瞪著眼睛注視著老師,老他問他,他只簡單的重復了一句“要湯”。
觀察二:
自由活動時,杰杰從家帶的玩具是機器人,同桌的樂樂看了,就拿了自己的玩具對他說:“我想玩你的玩具,我拿我的玩具和你交換好嗎?”春春看看了,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觀察三:
一天,他來到圖書角,學著別的小朋友的樣子,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很不連貫地自言自語。看到這一情況,我走了過去。問到:“書上有什么呀?”他看了看我有些害羞的樣子,什么都沒說。 成因分析: 杰杰的父母因都忙著自己的事業,無暇照顧孩子,杰杰從小跟著奶奶長大,奶奶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可少了一份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對話也許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與別人交談的能力明顯不如同齡的孩子。
教育策略:
杰杰入園不久,他的膽子比較小,對于少言寡語的幼兒,更需要教師和他們交流,給予關心和幫助,加強個別指導。盡量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談的機會,擴大幼兒自由交談的范圍,鼓勵幼兒積極與人交往,豐富其與人交流的經驗,使幼兒在愉快之中獲得語言的良好發展。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我體會到,要實現這些教育要求,就必須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在交往中逐漸學習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傾向。調動幼兒體驗運用語言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為兒童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僅僅靠幾節語言活動是不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而孩子的語言發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師應將目光投射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關注從孩子中生成的,又有利于他們的語言發展的內容。
1、利用多種資源,縮短與教師的距離 首先向她介紹了班上的2位老師,我們多給他創造與老師接近的機會,并讓老師多于他交流,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時還能看見他高興的笑臉。
2、創造條件,讓杰杰多開口說話。 一段時間以來,杰杰偶爾冒出的一兩句話,為了能讓他多說話,我抓住與他接觸的任何機會,多和他說話,“杰杰,你吃飯吃的真快”, “今天你穿了新衣服啊,誰幫你買的呀,真漂亮。”“杰杰,你今天帶了什么玩具啊?”剛開始杰杰總是不理我,但后來漸漸的我說一句,他偶爾會回答你,雖然他只是只言片語,但我仍用充分表揚、肯定的話語對她說:“你講的真好,我喜歡聽你講。”一次在圖書角他受到了我的鼓勵,忽然對我點火:“我喜歡看書”。于是,在我的引導下,我們一邊翻看,一邊你一句,我一句地講著書中的內容。他高興極了。從此以后,他喜歡到圖書角看書,愿意將他所看到的,用言語表達出來。而且會順著你的語氣說,話語明顯比以前多了許多。在日常生活中,他開朗了許多,能逐漸與人交往。我為杰杰的改變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