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真正的分享
今天下午放學,我們幼兒園老師的孩子月月,又來我們教室玩了。聽著他那聲甜甜的“老師好”,看著他那憨態可掬的小模樣,我們真是打心眼里喜歡他。所以,每次他一來我們教室玩,張老師總是變著法兒的從口袋里或者是包里掏出一塊糖、一個小面包塞到孩子的手里。今天也不例外,看見月月過來,張老師從桌子上抓出兩塊糖,塞到孩子的手里。得到零食的月月剛要吃,看到自己班里的孫老師過來。就伸手把自己手里地糖遞給孫老師,孫老師也沒怎么在意,說了聲謝謝后就順手接了過來。沒成想小月月的臉一下子垮了下來,眼淚汪汪的說:“可是那是張老師給我的,我還沒吃呢......”孫老師一聽,忙說:“你不是送給老師了嗎?怎么又要要回去呢?”“可是,以前你們都會還給我......”孩子委委屈屈的答道。
經過“月月送糖”這件事,我突然間發現了一個我們教育的誤區:每次孩子分享時,我們總不舍得要,習慣性的夸他們一句:你真大方、真懂事,然后,就把東西又還到孩子的手里。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我讓讓就行,別人是不會要的,東西還是我的,我還會得到贊揚”的錯誤意識,這也就形成了我們俗稱為“假大方”。而當有的人真正接受了他們分享的東西時,他們會受不了,出現跟月月一樣的表現,這是我們最不想見到的。
所以,從現在起,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接受孩子分享給你的每一顆糖、每一朵花,然后告訴孩子你的感謝,并在適當的時候把你的東西分享給他,讓他體會到相互分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