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如何消除孩子的膽怯心理
在我們成年人的眼里,有一個思維定勢:男孩子就應該大方、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其實不然,男孩子也有自己所畏懼和不可輕易觸及的東西,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足夠的信心和安全感。
案例一:在平衡木上穩穩前行,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墒俏野l現我們班昊初小朋友,每每走平衡木,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挑戰。膽小?身體不平衡?我帶著疑問走近孩子。我觀察到:每當他走上平衡木的時候,都很吃力,接著就是慢慢的移動,從不敢大走一步,同時,臉上一副緊張而又認真的表情,額頭還不時冒出一些小金珠。這時,我試圖去牽他的小手,他臉上有了笑容,貌似輕松了許多。于是,我有意識的拉著他的小手加快了步伐,可是,我明顯感覺到他在緊緊有力的抓著我的手。原來孩子是真的害怕,害怕會掉下來!
案例二:帥氣、可愛的曉澤小朋友,也有類似的經歷。一次,在大操場玩,結束的時候,我讓他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平時愛幫助老師的他,這次卻遲遲不肯去,我有點納悶。師命難違,最后還是去了。他每走一小段路,就回頭看看我,嘴里大聲說:“老師,你別走,等著我!”聲音摻雜著哽咽。奧,原來是怕老師走了,留下他自己。
案例分析:
以上兩個案例均表現出了孩子的膽怯心理。這種心理,是長時間養成的,主要是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比如,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煉的機會等等,那么如何幫助孩子消除這種膽怯心理呢?
一、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庭氣氛,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讓孩子有充分發揮的余地。
二、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她)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他(她)自己想法解決。當然,開始時老師和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導,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問不管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
三、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開胸懷,開拓眼界,還要教給孩子適當的技能,如唱歌、繪畫、手工等,使孩子堅信自己并不笨,從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參加小伙伴的活動。
四、鼓勵孩子與人接觸交往?梢远鄮Ш⒆拥礁鞣N集體場合,別人表示的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注意與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齡伙伴多接觸,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來,讓他做小主人。平時注意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膽小不是病,但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不利影響。只要端正教育態度,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糾正孩子的膽小,并培養出性格健全的孩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