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大多數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來越難管教,甚至公然與父母唱“對頭戲”,父母講的話,她置之不理,這就是所謂的逆反習理,很多父母為此叫苦不迭、束手無策,我作為老師也有這種感覺:教育學生易,而教育自己的孩子難。但從另一角度講,這種逆反心理的出現也是正常現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心理歷程,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對父母的管教百依百順,逆來順受,雖然從表面上看容易管教,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認為要么這個孩子的智商不高,要么缺乏獨立意識。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引導不當,輕則影響父母與孩子的親情,重則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我認為,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必須加強對孩子的心理疏導,分析孩子的“心理疾病”,再對癥下藥。
一、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的技巧。
任何正常的孩子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家長越是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東西,孩子就是越是想知道和得到。孩子和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從一定程度上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如果她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滿足,她的認識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因此,父母應該盡可能地滿足她的這種心理要求。即使有些事情和有些東西的確不能讓孩子知道和得到 ,也要向孩子講明道理,多與孩子交談,聽取她的想法,使她能心服口服,切不可找各種借口推脫,如“這件事小孩子不要知道,你長大了就會知道了”,更不能采取“大棒政策”,這樣只能適得其反。
二、對孩子的管教要適度,既不能過于苛刻,也不能過分溺愛。有些家長習慣于給孩子設計一些“套了”,孩子 的一言一行都必須符合這個“套子”,不能有任何的差錯,這種做法不僅扼殺了孩子 的個性,而且疏遠了家長與孩子 的心靈,孩子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容易導致逆反心理。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嬌生怪養,有這樣一種說法:“世上只有媽媽好,有爸的孩子象個寶,投進爺爺、奶奶的懷抱,外公外婆忘不了。”這種對孩子過分“寶內”,過于溺愛,對她百依百順,孩子就會覺得家長都會聽她的話,這樣 ,她就會以自我為中心,對家長的言行不理不采,也會導致逆反心理。總之,對孩子的苛刻和溺愛都是滋生孩子逆反心理的肥沃土壤,必須堅決反對。
三、對孩子要平等相待,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不可居高臨下,采取“高壓政策”。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她的獨立也在不斷增強,她不但要求得到同齡人的尊重,也要求得到父母的尊重.因此,父母要放下長輩的架子,與之平等相待,”和平共處”,尊重她的”人權”,與她談話要親切\真誠,多用商量的口氣,互相交換彼此的想法,少用命令的腔調.如果一味地采取”強權家教”和”專制政策”,孩子會感到厭煩,產生對立情緒,采取這種”高壓”的做法即使暫時把孩子壓下去了,那也是表面現象,以后她有任何想法都不愿意告訴父母,父母就很難打開她的心扉,長此以往,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疏遠了,我想這是任何一個做父母的所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