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懲罰,后患無窮
第一,心理懲罰必將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施教者最擔心的是受教育者產生逆反心理。而逆反心理產生的主渠道是施教者對學生心理上的傷害。在學校教育中,部分教師出于"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或出于對學生的偏見等種種原因,在批評學生時往往不自覺地使用侮辱性的言辭,什么"智商低下"呀,"笨蛋一個"呀,"無可救藥"呀,"不是讀書的料"呀耳"之言,而是一種心理上的懲罰。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鋪天蓋地的訓斥聲中,學生只能沉默,只會傷心,只有痛苦;教師似乎通過發泄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卻失去了一切教育手段,把學生逼到了對立面。心理懲罰把學生的上進心、求知欲摧殘殆盡,心理上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帶著這種嚴重的心理障礙又如何談得上"信其道"呢?
第二,心理懲罰可能導致變態心理的形成。人們常說:"樹怕剝皮,人怕傷心","舌頭底下壓死人"。心理懲罰往往會在學生心靈上留下永恒的痛苦與傷痕,使他們喪失學習的熱情,失去活的勇氣,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嚴重的可能導致心理的變態。筆者注意到,學生心境平靜時呼吸為20次/分鐘,而在教師的責罵聲中呼吸高達40-50次/分鐘。由于心理懲罰的刺激, 可以引起呼吸系統、 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外部腺體(汗、淚)與內分泌腺(腎上腺素,胰島素等)諸方面一系列的變化,造成機體的正常功能發生紊亂,從而導致疾病。有的可能導致變態心理,不利于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養。實踐告訴我們,對教育對象過于嚴厲,經常訓斥、打罵,進行心理懲罰,那么,其對象的性格發展會出現變異,容易養物、欺侮小同學來發泄內心的痛苦與憎恨。
我們認為,心理懲罰的本質是對人才的摧殘。施教過程中,教師有意或無意實施這種懲罰,都是一種對教育事業極端不負責任的態度,都是對人民教師稱號的褻瀆。陶行知先生說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莘莘學子中有更多好的瓦特、牛頓、愛迪生脫穎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