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學方法:從快樂出發
我班在開學初開展了“笑臉大評比”的活動。活動中,我們在班級里征集幼兒笑臉的照片,無
意中發現有好多孩子在照相時不會自然開心地笑,無法輕松展現自己的表情。這些孩子往往性
格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緒。愉快時不會交流、分享,煩惱時不能宣泄、轉移不良情緒。
于是我就在班里組織了以下幾個游戲活動,以幫助幼兒尋找真正的快樂,學習正確表達情緒的
方式。
快樂五連拍
幼兒以擊鼓傳花的形式傳遞物品,鼓聲停止時,接到物品的幼兒要做五個不同的夸張的表情。
其中一定有美的,也有扮丑的和搞笑的,對內向的孩子來說要在眾人面前展示需要勇氣。起初
,有些幼兒放不開,但隨著游戲的推進,他們慢慢陶醉在游戲中,逐漸進入忘我狀態,這時他
們的表情就自然和豐富多了。
我的五官
我們將許多小鏡子貼在活動區的小窗上,幼兒可以隨時去照,觀察自己的五官。這時小鏡子里
會呈現許多不同表情的臉,幼兒對此很感興趣。如果沒有很多人的關注,內向的幼兒在此便可
以盡情地做各種搞怪的表情,由此把內心的情緒一點點表達出來。
悄悄話
孩子們有愉快的事或是煩惱的事如果總是憋在心里,沒有人分享和分擔,又怎么能體驗到快樂
呢?為了促使幼兒及時宣泄自己的情緒,自然地進行傾訴,我們制作了許多小電話,引導幼兒有
了煩惱或是高興的事可以打電話向好朋友訴說,也可以向老師訴說,讓大家共同分享和分擔。
除了上面的專項游戲活動,我們還選擇了許多集體活動,鼓勵幼兒通過大聲唱歌、跳舞、體育
活動等來宣泄自己的情緒,讓幼兒盡情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同時我們
積極培養幼兒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學會在生活中尋找樂趣,感覺到周圍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鮮
活有趣。我想這才是尋找快樂的長久之計。
我們高興地看到孩子們在一系列活動中一點點快樂起來、成長起來。
剛入園的孩子,不適合做安靜的活動,因為在安靜的環境里,他們很容易想起家人,從而勾起
傷心的情緒。此時,需要教師多組織一些能令他們開心愉快、情緒興奮的活動,從而轉移他們
的注意力。2~3歲的孩子,喜歡模仿動作,且能跟隨節奏進行簡單的模仿。因此入園初期,教
師可以多組織些音樂模仿動作,如:拍手、走步、打鼓、吹喇叭、鳥飛、象走等,節奏要稍慢
,力度、速度要均衡,動作變化要少,多重復。剛開始時的動作可以是有趣的、獨立的,每個
動作之間可以沒有聯系,但一段時間后,可以融入連續性動作、情境性動作,比如早上起床的
情境:穿衣、刷牙、洗臉、梳頭、吃飯、上學等,用音樂貫穿整個情境,讓孩子跟著音樂做模
仿動作。實踐證明,孩子對這樣的韻律活動很感興趣,大肌肉的大幅度動作能夠讓孩子身心處
于放松、愉悅的狀態,從而減少對父母的想念。
在實踐中,我們感覺到音樂的確能夠較大程度地緩解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對穩定哭鬧孩子的
情緒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只是教師要注意,在不同的入園時段需要不同類型的音樂輔助。我
們將進一步探究,讓音樂伴隨孩子快樂地度過入園適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