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慢吞吞”的***
教育筆記:“慢吞吞”的案例描述:情景一:中午吃飯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安靜地坐了下來,在老師的督促下吃完了的飯菜。就有這么一個小朋友,她坐在一邊東看西看,飯吃了沒幾粒,菜也吃了沒幾口,像是一直在等待著什么。
情景二:午睡時間到了,小朋友都陸續入廁上床休息了。能干的幼兒能脫好自己的衣褲睡下了,能力差的幼兒也在老師、同伴的幫助下睡下了。又只剩下一個人還在慢吞吞的脫衣服,不管小朋友都有沒有睡下。
情景三:教學活動要開始了,小朋友都已經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要開始教學活動了,只見有一個位置沒人坐,空在那里,我去廁所一看,原來還站在水龍頭旁洗手。
案例分析:
是本學期的新生,第一次來上幼兒園,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是陌生、感到不適應的,自然會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產生一定的壓力。但是將近快2個月下來,她還沒有消除心理的不安,幾乎天天不怎么吃飯,不怎么睡覺,而且脾氣又是倔強,不管老師怎么教育她,都不見什么效果。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經常會在接送孩子的這段時間與媽進行溝通,從交流中我們也了解到小朋友平時都是有奶奶帶著的,孩子在家里吃飯都有大人喂著,從小到大沒有一次是自己吃過飯,而且平時大人也比較寵愛她,養成了她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在家里孩子脾氣也很倔強,一不順心就不開心,發脾氣扔東西。
結合實際,我認為不適應主要體現于以下兩方面:
1、客觀上陌生的環境帶來的壓力:全新的生活環境、不同的作息制度都需要年幼的孩子去快速適應。
2、心理環境的變化:他們擔心自己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如吃飯、午睡、小便、穿衣、喝水怎么辦?這些是帶給幼兒不適應的主要原因。
措施:
1、由于小班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差,也沒有集體的意識,所以我們應從生活上給他們更多關心與照顧,讓他們消除顧慮,安心來園。針對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這一特點,我采取聽聽故事、做做游戲等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穩定幼兒的情緒。及時和家長溝通,讓孩子的家長也能了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孩子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的進步從而愿意配合老師的工作。
2、鼓勵家長在家就應初步培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就要有意識的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飯,會正確的咀嚼、吞咽;大小便會告訴老師;會自己穿脫鞋子,有良好的午睡習慣等等,幫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減少孩子因不會或不甘而造成不必要的憂慮和緊張。在孩子完成你所布置的任務之后給予適當的獎勵,孩子就變得有積極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