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我會折小桌子啦
案例描述: 小a和小b結伴來到了折紙角落:“今天我們來折小桌子,好嗎?小b問小a,”“好啊!”說完倆人就仔細看著墻上的步驟圖示開始折小桌子。小b第二步折好了,可小a在第二步就遇到了問題:“小b,這個彎彎的箭頭是什么意思呀?”“是要你把紙翻過去的意思,” 小b頭也不抬就直接回應小a,同伴的指點幫助小a完成了第二步折紙。倆個好朋友前四步邊看邊折都完成樂。到了第五步,小b也犯愁了:“小a,這個小嘴巴怎么翻呀?”我也不會翻,怎么辦呀?”“問張老師,好嗎?” 我仔細看了她倆的折紙:“真不錯,前四步都折的挺好的。你們看,下一步只要用食指和拇指配合好輕輕的朝上推一推,小嘴巴就變成小長方形了,”倆人在細心的觀察下,終于完成了第五步。可對變成小桌子卻遲遲不成功。小b在上下幾次翻弄下驚喜地發現:“小a,只要把這四個小長方形朝下折就變成小桌子的四條腿,”我表揚了小b,“小b你真細心,莉佳要加油哦,還有最后一步了!”在我的鼓勵下,她倆終于完成了小桌子的折紙,也看著自己成功的作品,倆人都笑了,并繼續折更多的小桌子,為粘貼小家具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思考與分析: 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們對折紙的興趣變得越來越濃厚。可是,由于大多幼兒的折紙技能還較缺乏,折紙的符號還不太明白,所以常會出現折到一半就渴望得到老師的和指點幫助。在這小區域活動中投放看折紙步驟圖示折紙的內容,旨在幫助孩子能細心觀察,從而嘗試邊看邊思考的方法,鍛煉孩子的折紙能力。今天來折紙的兩個小朋友是班中比較活潑,且能力是較好的孩子。但在活動中當她倆出現困難時,我并未采用手把手地教的方式,而是引導孩子學會看圖示,發現其中的折疊方法。通過老師的暗示與鼓勵,她倆在細心觀察圖示中也尋找到了其中的秘密,最終獲得了成功。對策與措施:1、對折某一內容中其中幾步較難的可重點標出,讓幼兒細心觀察,嘗試尋找方法。2、老師還要多給孩子介紹折疊的方法與線條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幫助幼兒積累相應的折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