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請保護孩子的善舉
經常帶孩子外出活動,我在這個過程也總能發現一些教育的契機和無奈。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帶了兩個孩子到泉城廣場進行小小推銷員活動,外出前和孩子分享,見到老人上車要主動讓座。
四年級的小屹每次上車都會坐在車前面,等老人上車后都會主動讓給老人,即便我能夠理解孩子就是故意在通過這種方式博得老師的夸獎,可我依然每次都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
二年級的小志主動給老人讓座的意識不是很強,這個下午,小志坐在了靠近過道的座位上,經過一個站點時,小志身邊站了一個老人,看到小志沒有讓座的行動,我拍了一下小志,示意他給老人讓座。小志看了我一眼,然后屁股開始挪動,小志還沒完全站起來,嘴里的話“爺爺,您坐吧”還沒說完整,這位老人就迅速地說了一句:“不用了,不用了,孩子,你坐吧!”小志很快就坐了下來,沒再說話。
看到這個場景,不由得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小故事,說的是在顛簸的公交車上,一位臀部有傷的老人面對一個小姑娘的讓座時,強忍著痛楚成全了小姑娘的善良,老人說,小姑娘出于一片好意讓座,如果堅持不坐,以后遇到這樣的事,她也許就會有顧慮了。
遺憾的是,小志做了那個小姑娘同樣的事情,可沒有得到老人同樣的保護。小志很多時候都不會主動關心照顧他人,那時那刻,看到小志要站起來時,我是多么希望這位老人能夠成全小志這一點滴的成長;聽到老人的話語后,我沒有感受到一絲的快樂,而深深的無奈充斥在我心頭,老人拒絕了孩子行為上的幫助,就是在扼殺孩子那顆需要成長的心靈。
……
在泉城廣場上,兩個孩子到處進行推銷活動,我在一邊關注著他們。廣場上各色風箏漫天飛舞,一位老爺爺的風箏從半空中載了下來,掉進水里,正好卡在了一個水龍頭上。兩個孩子發現了,就跑了過來,四年級的小屹嘗試著去夠,老人不斷地去提醒,不要上臺階,太危險,我自己來夠。我觀察了一下風箏卡住的位置,建議小屹去旁邊抽陀螺的爺爺那里借根桿子,小屹很快就完成了借桿子,桿子在小屹手中拿了一會,就被另一個年輕人拿了去,我和兩個孩子看著那個年輕人將風箏一點點拯救出來……
我心中又冒出了諸多無奈,我在盡力幫著小屹去成長,想借此機會啟發訓練孩子尋求他人幫助、與人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被身邊的好心人打斷了。
這樣的事情似乎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似乎經常發生在我們的家庭當中,“孩子,不用了,謝謝你!” “孩子,我來吧,你還小!”這些似乎都在否定著我們的孩子,否定著孩子們的善舉,否定著孩子們的能力!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我很善良”“我能行”正在被成人一點點蠶食,可惜的是我們卻那么地不自知!
期待著在孩子說出“您坐這里!”時,我們成年人能夠回應“孩子,你真好!我正好累了,你在我身邊握好把手了啊!”。
期待著在孩子幫助您夠風箏時,我們成年人能夠回應:“孩子,謝謝你,你肯定能夠做到的!”。
期待著,我們的孩子能在我們良好的教育氛圍熏陶下茁壯成長!
后記:看到孩子被身邊的好心成年人阻止成長時,我幾欲上前爭取讓孩子得到這樣成長的機會,可最終都選擇了放棄,我對自己也感到了許多無奈,因為每當我想做出一些努力時,我就想到,我怎么能夠要求成年人做出如此改變呢?希望能夠少一些這樣的無奈,希望能夠多一些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