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下雨了
??活動目標
對下雨的自然現象感興趣,感知雨前、雨中、雨后周圍環境的變化;體驗雨中玩耍的樂趣。
物質準備
雨傘、雨鞋、雨衣等雨具。
經驗準備
關注天氣變化,收聽天氣預報。
活動重點
感知雨前、雨中、雨后周圍環境的變化。
活動難點
將雨前、雨中、雨后的活動聯系起來,整合。
課堂常規要求
活動中,注意安全,雨具的取放及使用;不隨便跑跳、打鬧;提醒拿傘的小朋友保護好自己的傘,不要傷到自己和他人;注意盡量不要被雨淋濕,若想感受雨可以將手、或腳等不怕淋濕的地方伸出去。
活動過程詳案
一。引入
下雨前,帶領幼兒到戶外,感受雨要來臨時的變化。
教師:
看一看,天上的云和平時的一樣么?有沒有變化?它們是什么顏色的?
找一找,有沒有小螞蟻?它們在干什么?
想一想,小朋友今天為什么帶雨具來幼兒園了呢?
二。探索活動
帶領幼兒穿上雨衣、雨鞋或打上雨傘到戶外玩。
教師:
看一看:雨點落下了是什么樣子的?天空為什么突然亮了起來?
聽一聽:雨點打在雨傘上、地面上或其他物體上的聲音。打雷時你感覺怎么樣?
想一想:雨為什么有時候是直的,有時候是斜的?我們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見雷聲呢?
找一找:雨點除了落在雨傘上,還落在了什么地方?那些被雨澆到的地方變得怎么樣了?
接一接:用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接雨點,體驗雨點落下的感覺。
踩一踩:用腳踩水玩,體驗踩水的樂趣,
轉一轉:旋轉雨傘,雨水去哪了?
三。分享交流
請幼兒回到活動室,整理好衣物,說一說在雨中玩耍時一些有趣的事情或發現。
教師:剛才你是怎樣和雨玩的?哪些是你最開心的?你發現了哪些有趣的事?
整合活動
1健康活動
《水洼雨腳印》:雨停的時候,帶幼兒到戶外找有水洼的地方進行踩水游戲。
2語言活動
《下雨啦》:1、初步感知蘑菇,傘,芭蕉,荷葉在雨中的樣子。2、能根據圖片說出事物名稱。3、聽懂故事,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3社會活動
認識天氣預報中雨的天氣標識,如大雨、小雨、雷陣雨、小到中雨等等。
4美術活動
1、學習用各種線條表現不同的雨。2、棉簽、顏料、彩紙等裝飾雨傘。
5音樂活動
《大雨和小雨》:嘗試用聲音和動作來表示大雨和小雨。
6安全常識
室內防雷注意事項,如關門窗、不站在電燈下、雷雨天斷電等等。
突發事件和應急措施
吃完早飯,雨剛好下的不大,就準備帶幼兒出去感受魚,可是沒等孩子們穿好衣服雨就停了,只好把活動改成了雨后的體驗活動——看花壇里花草身上的雨露、感受到處濕濕的景物、印手印、踩水洼等。下午,雨繼續下著,突然打雷了,雨也越下越大,天越來越黑。本以為雨比較小的時候開展活動比較合適,但是因為之前答應了孩子要去感受雨,不能食言,還是決定帶孩子們去感受大雨。因為正在打雷,我借此機會正好引領孩子們探討“如何在雷雨天進行自我保護”,也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雨點從小下到大的過程。
活動效果
孩子們對活動很感興趣,開始自發的進行探究,還發現了用雨水可以在黑板上上涂畫。通過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培養孩子們善于觀察和樂于發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