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活動:搭小橋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平平”的面和“會滾”的面。
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那座小橋好搭,并嘗試說明原因。
3、能按要求取積木,用一塊拿一塊,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1、幾何體共10個(圓柱體4個、長方體4個、正方體2個、球體2個)
2、幾何積木: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感知積木特征,教師出示積木,師:“看看今天派派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一起來搭積木好嗎?”
二、基礎部分
1、集體命名。出示圓柱體積木,把積木橫放:“這塊積木像什么?”再把積木立起來:“如果這樣放呢,像什么?”“ 那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吧?”總結幼兒回答:“那我們就叫它圓柱體吧,好嗎?”
2、出示球體積木:“看看這塊積木是什么樣的,我們叫它們什么積木?”出示正方體積木:“這塊積木是什么樣的,我們叫它們什么積木?”出示長方體積木:“這塊積木是什么樣的,我們叫它們什么積木?”
3、教師:“好,我們再來喊它們一次。”教師分別指著四種積木,讓幼兒集體指認。
4、感知特征。教師舉圓柱體:“哪個小朋友能讓圓柱體站起來嗎?”教師請一名幼兒上來嘗試。“好,現在你能再找一塊積木搭到它的上面嗎?”教師請其他幼兒觀察“小朋友們他搭上的是哪一塊,成功了嗎?為什么這塊能搭在圓柱體上面?”
5、師:“如果你把圓柱體橫過來放在桌上,再把你剛才的那塊積木搭到圓柱體上,看看能不能搭上去?”教師再次請幼兒觀察并提問:“為什么搭不起來呢?”
6、教師請幼兒根據剛才的觀察,提出自己的看法。
7、師:“(教師邊說邊示范)我們再來看看立起來的橋是什么樣子的。現在我把上面的積木拿下來,把圓柱體積木拿在這只手上,用另一只手的十個手指并攏,看一看它能跟上面的積木搭在一起的面,它是怎樣的?”(平平的)教師也可以請幼兒上來摸一摸。“我們再來看看不能立住的橋看它能跟上面的積木搭在一起的面,是怎樣的?(彎彎曲曲的、會滾的)這個面跟剛才能搭到起來的那個面摸起來有什么不一樣?”
8、觀察范例。師:“今天游戲的名字叫‘搭小橋’,我們要用這些積木來搭小橋。請小朋友先看老師搭,注意看,老師搭的每座橋用的是哪些積木。”按范例順序依次搭出四座橋墩。師:“四座小橋的橋墩搭好了,現在我要用長方體塊當橋面。”依次取出4塊長方體積木,按順序搭在每座橋的橋墩上。師:“四座小橋分別用的是什么積木,你們看清楚了嗎?”
9、照范例拼搭。師:“你們想不想也來搭一搭?你可以先搭最喜歡的一座橋,搭好一座,要把積木送回筐里,再換另一座來搭。”教師提示:“現在開始搭吧。請你用一塊拿一塊,輕拿輕放”
10、觀察指導師:“你用什么積木搭的?好搭嗎?為什么?”提醒幼兒:搭好一座以后,可以把搭好的橋拆掉,把積木送回筐子里,再去試試其他的。
三、結束部分
1、展示檢查。師:“看看你最后搭的是這里的那一座橋?你搭的和老師搭的一樣嗎?”請幼兒互相檢查,要求幼兒搭的橋與自己搭的橋對照范例,糾正所選的積木和搭法。
2、討論。師:“你在搭積木時,覺得這四種橋哪些橋不好搭?哪些橋好搭?”
3、評價。師:“今天哪些小朋友認識了積木上平平的面和會滾的面了?哪些小朋友是按老師的范例來搭小橋的?”
4、整理。請幼兒一塊一塊的把積木收回筐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