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通用2篇)
小班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 篇1
目標
1.大膽想像并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準備
1.觀察過落葉的顏色,踩過落葉。
2.掛圖,故事磁帶。
過程
一、會響的小路。
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這條小路為什么有聲音?
二、誰走過小路。
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說說誰走過小路,發出什么聲音。
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走過樹葉小路的聲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
為什么風兒要踮著腳尖輕輕跑過小路?
三、走樹葉小路。
帶領幼兒來到產外的樹葉小路。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注意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達“踢噠踢噠”等情景。
引導幼兒大膽想像: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會發出什么聲音?
建議
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非常樂意聯想和表達。由于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噠踢噠”,“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盡可能讓幼兒在自身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小班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 篇2
小班語言教案:《會響的小路 》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風、落葉和小動物的親密關系。
2. 能大膽想象不同人物走過小路的不同情景。
3主動參與傾聽.講述.表演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配套掛圖或(課件) 。創設情境(樹葉小路)。
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
(1)師:(秋風起來了,秋風起來了,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小朋友門你們好,我是樹葉媽媽,你們知道我的樹葉寶寶去哪里了嗎?原來這些樹葉寶寶都躺在這兒呢!
(2)出示圖片或(播放課件)。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②故事里都有誰?
③我們再來聽聽看故事里的小動物走過小路都發出什么聲音?
2.分段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內容
(1)欣賞第一.二段。
問:聽,什么聲音?(學說:悉索悉索) 小刺猬在樹葉上干什么呀?
(2)欣賞第三段。
問:看,誰也來了?(小白兔) 小白兔走過小路會發出什么聲音?它在小路上干什么呢?”(學習詞語:踢踏踢踏)
一起來學習小白兔跳舞的樣子。
(3)欣賞第四段。
問:誰來學學小蚱蜢是怎么來到小路的?猜猜小蚱蜢會在樹葉上干什么?發出什么好聽的聲音?”(學習詞語:吱嘎吱嘎)
幼兒模仿小蚱蜢動作。
(4)欣賞第五段。
問:小刺猬對風兒說了什么?為什么風兒踮著腳尖輕輕走過小路?(幼兒一起學說小動物說的話)
3. 表演故事加深理解。
(1)師幼一起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
(2)幼兒表演故事。出示樹葉小路,(今天樹葉寶寶也來到我們活動室,現在我們也來扮演小動物,在這條神奇的小路上走一走,如果你喜歡,可以輕輕地跟著說,也可以把小動物說的話用動作表演出來,看誰表演得最好)。
4. 擴展幼兒思維:除了小白兔、小刺猬、小蚱蜢,還會有哪些小動物走過小路?會做什么?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教師鼓勵幼兒充分想像,邊說邊用動作表示,如小貓等走過小路,它在樹葉上做早操,幼兒模仿小貓做早操的動作,小鴨走過小路……
5. 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小路上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