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的爸爸本領大
上海市南京東路幼兒園 張麗萍
[案例實錄]
周五,自由活動的時候,小朋友三三兩兩自由結伴在看墻上的全家福照片,都在興奮地介紹著自己的家庭成員。丫丫突然冒出一句:我的爸爸會游泳的。這一下,擁上來許多孩子,大家七嘴八舌爭相說開了:我的爸爸也會游泳的、我的爸爸還會開車呢┉┉想不到,平時看上去與媽媽挺親熱的孩子們,說起自己的爸爸,場面就像“自由市場”真熱鬧的,也夠亂哄哄的。
“別急,別急,我們就一起來說說自己爸爸的本領吧。”于是,我就隨機組織這群孩子圍坐下來。當孩子們各抒己見,簡單介紹自己爸爸的本領后,我又說:“小朋友都很愛自己的爸爸,也說了爸爸的一些本領。你們知道嗎?其實你們的爸爸還有許多我們大家都不知道的本領,那怎么辦呢?”
“回家去問問爸爸就可以了。” 靈活的丫丫馬上接過了我的話。
“那好,今天回家后每個小朋友都去調查一下,爸爸愛做什么事?最大的本領是什么?明天,大家再來說說誰的爸爸本領大。”
離園前,每個孩子都帶回了一張老師設計的調查表。
小朋友的這次調查活動能得到爸爸們的支持嗎?我期待著。
星期一,出乎意料的我收到了一張張各具特色的調查反饋表:在爸爸與孩子共同創作的一幅幅畫中,那戴著圍裙燒菜的爸爸、拿著針線縫被子的爸爸、倒立于墻角的爸爸、騎車送孩子上學的爸爸、修理自行車的爸爸┄┄,雖然畫面不是那么完美,但是讓人一目了然。爸爸的本領真實令人驚嘆。
接下來的談話活動中,孩子們紛紛展示著調查表,講述自己爸爸的本領,只見每個孩子臉上充滿著自豪感。
“誰的爸爸本領大?”結論當然是每個爸爸的本領都大。
[案例分析]
一、教師應重視從生活活動中捕捉有價值的學習內容。隨著二期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園一日活動皆課程已被廣大教師所理解,而幼兒園的生活活動也被視為是實施課程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重視學習活動的做法,而應把視角更多地轉入日常生活,爭取成為幼兒生活中的玩伴,學會隨時隨地加入幼兒的“閑談”中,善于傾聽,及時捕捉生活中有價值的話題內容,隨機調控,將幼兒自主生成的熱點話題轉變成有意義的集體學習活動,從而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的生活經驗、情感態度、認知能力。
此次活動即源于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偶發情景,是在幼兒自由觀看全家福照片時,引發出“爸爸有什么本領”的一次即興的、小組談話,然后,教師再預設成一個集體的學習活動。
二、教師要善于整合并靈活運用家長的教育資源。在二期課改中,非常強調整合社區學習資源,強調家長文化、家長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讓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班級,參與幼兒園、班級的活動,不僅能幫助家長進一步理解和支持幼兒園的教養工作,而且能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對于幼兒來說,社區、家庭、幼兒園同樣是為他們提供了生活、游戲、運動、學習的空間。
因此,教師應整合并靈活運用家長的教育資源,適時、適宜地為幼兒提供更加真實、豐富、有情感的生活環境、學習場景。這次“我的爸爸本領大”活動中,幼兒在收集資料、表達表現過程中,愛爸爸、尊重爸爸、以爸爸為豪的情感油然而生,而家長的參與又使這一活動的過程更加充滿親情、洋溢愛意,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