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活動教案(精選9篇)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和爸爸在一起玩的快樂、甜蜜。
2、愿意關心爸爸,增進父子(女)之間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第一冊12頁)
2、《我的爸爸》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唱歌曲《我的好爸爸》(根據歌曲《我的好媽媽》改編)
師:寶寶們,老師剛才唱的歌曲里有誰?(爸爸)那你們喜歡爸爸嗎?喜歡和爸爸做游戲嗎?每次在家里你們都是怎么和爸爸一起玩的?做的什么游戲啊?(幼兒自由回答)
2、介紹自己的爸爸。
請每位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爸爸的名字,爸爸的本領。
師:在我們的書上有位寶寶他正在和爸爸一起玩,讓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是怎么玩的?
3、觀看《幼兒畫冊》,讓幼兒了解書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和爸爸玩游戲的?
根據《我的爸爸》的內容,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和爸爸比一比手的大小:把小手放在爸爸的大手里。爸爸舉起幼兒開飛機。坐在爸爸的二郎腿上坐蹺蹺板。爬到爸爸的`大腿上玩滑滑梯。騎在爸爸的脖子上。在爸爸的懷抱里聽聽爸爸的心跳。
小結:和爸爸在一起可以玩許多有趣的游戲,和爸爸在一起玩真快樂。
4、談話:爸爸真好,我們可以怎樣關心爸爸呢?(幼兒自由回答)
引導幼兒知道爸爸下班回家后,給爸爸拿拖鞋,給爸爸捶背,不打攪爸爸休息。這些都是關心爸爸的表現。
5、表達對爸爸的愛。
唱歌曲《我的好爸爸》
教育建議:
1、爸爸同孩子交流、玩耍,不但能增進父子(女)之間的親情,也會使整個家庭氣氛更融洽、更溫馨。這個活動的意圖就是讓幼兒具體感受、體驗父子(女)親情,并學會如何與父親親熱地玩耍。
2、盡可能邀請到每個幼兒的爸爸來參加活動。
活動延伸:
可讓幼兒將《幼兒畫冊》帶回家,與爸爸共同閱讀《我的爸爸》,在家中游戲,體驗父子(女)同樂的溫馨。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 篇2
班級:小班
目標:1、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提高幼兒動手能力。2、增進幼兒與父母間的情感與交流。
準備:方便面盒子,調羹、各種食物(糖、花生、魚、蝦等)、餐巾紙、氣球傘。
過程:1、交待游戲名稱,明確游戲角色。
“你們喜歡自己的爸媽嗎?今天我們來玩
一個做爸爸媽媽的游戲,誰來做寶寶呢?(爸爸
媽媽)做我們的`寶寶好嗎?看看誰最能干。
游戲:寶寶睡覺了。
2、寶寶起床了,爸爸媽媽去幫寶寶洗臉。
3、寶寶餓了,要吃飯了,爸爸媽媽要用勺
子喂寶寶,分別喂糖果、花生、蔬菜,掉地的要
撿起來繼續,提醒幼兒邊喂邊說:“寶寶,喂
你吃。”
4、聽音樂帶寶寶散步。提出要求一定要帶
好自己的寶寶。
小結:今天寶寶真高興,每個爸爸媽媽都很
能干,幫寶寶做了很多事,我們為自己拍拍手,
夸夸自己我真棒!
5、游戲:我們一起玩氣球傘。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觀察自己和爸爸媽 媽的相似點,初步感知遺傳的現象。
2. 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3.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 請幼兒準備一張爸爸媽媽的照片。
2. 請父母以書信、錄音、錄像等形式,用溫馨的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愛與今后的期望。
活動過程
1. 請幼兒觀察爸爸媽媽的照片,說說自己的相貌與家人相似的地方(五官、身材、動作等)。
2. 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引導幼兒初步感知遺傳現象。
3. 請幼兒傾聽爸爸媽媽的寄語。
4. 分組討論:怎樣回報爸爸媽媽的愛?鼓勵幼兒互相出主意,提建議。重點引導幼兒認識“我是個好孩子,我能做……,我如果再……就更好了。”
5. 老師建議幼兒用繪畫的方式給父母寫封信,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回報父母的愛與期望。
活動評價
初步了解遺傳現象。
能較完整清楚地進行表達。
活動反思
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了解卻很少。活動的開展引發孩子關心、愛護自己的父母,不依賴父母,萌發獨立活動的意識。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 篇4
【教學對象:】
小學一年級學生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這篇課文,感受文中的童真、童趣,培養學生的和創造力。
2、進行親情,感受孩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3、認讀本課出現的7個生字。
4、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正確書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的心情。
【教學難點:】
1、學會正確書寫7個生字,及流利的朗讀課文。
2、體會“我”的心情,感悟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 Flash課件
【教學內容:】
1、導入:孩子們,你們最親、最愛的人是誰?元宵節要到了,你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準備了什么禮物?有一個小朋友,他的爸爸在好遠好遠的地方工作,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你是怎樣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呢?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講了一個小朋友寄給爸爸與眾不同的禮物的——把我寄給爸爸。
2、課文:元宵節快到了,爸爸不在家。他到南極探險去了,不知圓圓的月亮,會不會照到他?媽媽給爸爸寫信,說了一大堆話兒。我在信的一角畫上了我,把我寄給爸爸。 “爸爸,我把我寄給你了!我想看看南極的'冰雪,更想看看你啊!”
3、生字:把:bǎ(提手旁、4畫)動詞,用手握住。擴詞:把關、把戲、把握。父:fù(查八部)父親;家族或親戚中的長輩男子。擴詞:父子、父母、父輩。爸:bà(父字頭、4畫)父親,也說爸爸。組詞:爸爸。元:yuán(二、2畫)貨幣單位;開始的,主要的。擴詞:元旦、元帥、元氣。角:jiǎo(刀字頭、5畫)貨幣單位;量詞等多義。擴詞:角落、角度、牛角。冰:bīng(兩點水、4畫)水在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結成的固體。
擴詞:冰霜、冰山、冰箱。媽:mā(女字旁、3畫)母親,也說媽媽。組詞:媽媽。
4、多音字角:jiǎo [角度] jué[角色][角斗]
【課后作業:】
1、想一想:如果爸爸回信了,他會說什么呢?
2、你想把你寄給誰呢?你自己,并說一說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體會是父母給了自己生命,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養育恩情,懂得個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長呵護的結果。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體驗能力及收集資料的能力,進而發現和理解生活中蘊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發對父母、長輩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熱愛家庭的態度和情感。
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
1、搜集、整理自己與家長的合影和家長撫育自己成長的小故事。
2、觀察爸爸或媽媽一天的作息,體會爸爸、媽媽的辛勞。
(二)教師準備
1、搜集動物和人類撫育子女的圖片和錄像片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許多精美的動物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吧,一邊欣賞一邊仔細觀察,動物爸爸媽媽們在干什么?
(課件播放動物親子圖片)
2、師:來,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說(6名學生),老師適時給予鼓勵(看得真仔細)
3、師:你們認為動物爸爸媽媽們對它們的孩子怎樣啊?
(很關心、呵護……、)
4、師:是啊,孩子們,從剛剛的圖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動物爸爸媽媽們是多么辛勞地撫育著自己的孩子成長,它們多么疼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我們的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今天,老師想跟同學們一起交流的主題是,來,我們一起來讀讀:爸爸媽媽撫育我。
(板書標題)
二、體驗活動:
“我來當孕婦媽媽”,體驗孕婦媽媽的辛苦。
1、師:孩子們,老師有個問題想問你們,你們看過孕婦嗎?她們是怎樣的?
(提問2名學生)
師:除了觀察,還用心體會。
2、師:接下來,老師想跟同學們來做一個小小的體驗活動,這個體驗活動的名字就叫做“我來當孕婦媽媽”,(課件呈現題目),我們把書包背在胸前,把它當作是我們的寶寶。有誰愿意來當?
(請3名學生上臺)
3、師:先請這些孕婦媽媽準備一下,(穿衣服),在他們準備的時候,老師想請在座位上的同學,我們來當一回小小觀察員,仔細觀察這些小小孕婦媽媽們是怎樣的,他們的動作、做事情的時候是怎樣的?
4、師跟臺上3名學生說:現在,我們已經是孕婦媽媽了,先來摸一摸自己的寶寶,再請你們輕輕地彎下腰,因為你們的鞋帶松了,把它們系好。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3位媽媽,他們的動作時怎樣的?注意,你們現在已經是孕婦媽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不要傷害到自己的寶寶。好,開始。
(3名學生吃力地彎腰系鞋帶)
5、師:來,這位媽媽,說說你們剛才做了什么事情?你現在系鞋帶跟平時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回答)你再做一次,好嗎?一只手捂住寶寶,真是個新的媽媽。
問另一個學生: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不能像平時那樣?
6、(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師:你們這樣做保護到了肚子里的寶寶,掌聲給她們,請孕婦媽媽小心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7、師:那我現在來采訪采訪一下我們的觀察員。
(提問3名學生)
8、師:觀察員,我現在也請你們來當一回孕婦媽媽,你們也來感受感受,來,請起來,盡量地彎下腰來給自己系鞋帶,小心你的寶寶。
(全班起立做動作)
9、師:好,請坐,怎么樣?(學生回答:累、辛苦……)終于體會到當孕婦媽媽的辛苦了。那么,經過十月懷胎,寶寶生下來了,來,請把你們的寶寶輕輕地放下,現在的感受呢?(學生回答:輕松、快樂、幸福……、)為什么幸福?
三、了解媽媽一天的活動,感受爸爸媽媽的辛勞
1、師:其實,十月懷胎的`辛勞只不過是爸爸媽媽辛勤撫育我們成長的開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為我們所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的一天”。(課件呈現圖片)看看媽媽的一天都會做些什么事情?(學生看圖)
2、師:好,誰來說,說說媽媽的一天,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看圖說話,2名)
3、師:媽媽的一天除了照顧我們,就是在辛勤地工作,那么爸爸媽媽辛勤工作又是為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老師適時點評)
四、觀看生活圖片,感受爸爸媽媽的愛無處不在。
1、師:對,孩子們,爸爸媽媽一天到晚都是為了這個家,為我們而忙碌著,他們這么做是為了讓我們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這種愛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再來看一組圖片,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播放日常生活圖片后,學生發言,老師給予鼓勵)
五、小組內互相分享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1、師: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是如此的無微不至。來,下面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互相分享一下爸爸媽媽對你的愛。(四人小組交流)
2、師:誰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學生自由說)巧設故事,更深切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六、巧設故事,更深切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1、師:孩子們,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體現在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這些愛在日常生活中有時也許并不起眼,有的同學甚至覺得自己還不可能感受到,但是一旦遇到了突發的事情,這些愛就會迸發出無比燦爛的光芒。下面,老師想請你們跟我一起聽一個真實的故事。(播放四川大地震偉大母愛的故事)
2、師:多么偉大的母親啊!這個故事當中最讓人感動的是什么?(指名學生發言)
3、師總結:對啊,這位母親吧唯一的生存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孩子。
七、制作心意卡,表達對父母的愛。
1、師: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是如此的無微不至,我們是否也應該感恩呢?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想跟你們的爸爸媽媽說,來,現在我們就來做心意卡,把你們心里想對爸爸媽媽說得話寫下來,并且送給他們。(配音樂)
2、學生讀一讀自己的心意卡。
八、總結:
孩子們,今天我們感受到了爸爸媽媽是如此辛勞地撫育我們成長,所以我們要愛我們的父母。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1、能選用不同顏色畫泡泡并將畫面畫滿。
2、在愛的行為中體會表達愛爸爸媽媽的快樂。
準備
圓形紙、炫彩棒。
過程
一、念兒歌,引起討論
1、以兒歌《別說我小》引發幼兒討論:小朋友可以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事情?
2、續編兒歌“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幫你洗洗腳”、“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幫你洗洗腳”。
3、幼兒邊念兒歌,教師邊貼出爸爸媽媽的腳,爸爸的腳大,媽媽的腳小,大腳找大腳配對,小腳找小腳配對。
4、和幼兒一起討論:怎么幫爸爸媽媽洗腳腳?
二、嘗試給爸爸媽媽洗腳腳
1、鼓勵幼兒選用不同顏色的炫彩棒畫圓圓的泡泡。
2、用手將炫彩棒顏色抹開。(由邊緣抹向中間,抹啊抹……)
三、幼兒操作表現
1、幼兒模擬自己給爸爸媽媽洗腳腳,在圓形紙臉盆里畫圓圓的泡泡。
2、盤里的泡泡擠得滿滿的.,讓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大泡泡挨著小泡泡,把爸爸媽媽的腳洗得干干凈凈。
3、邊洗腳腳邊念兒歌。
四、展示交流
五、一邊念兒歌,別再說我小,我幫爸爸媽媽洗腳腳,洗得爸爸媽媽咧嘴笑。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學會用簡短的語句介紹自己的爸爸。
2、鼓勵幼兒養成安靜地聽同伴談話、輪流交談的習慣。
3、是幼兒增進對自己爸爸的了解,培養幼兒關心和熱愛爸爸的情感。
教學準備:
事先請幼兒觀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在家做些什么事;課件。
教學過程:
1、通過提問引出談話話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爸爸,個人的爸爸都不一樣。今天我們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的爸爸是什么樣子的?他在家都做些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圍繞“我的爸爸”自由交談。
3、引導幼兒集體談爸爸。
4、通過提問拓展談話范圍。例如:教師可以問:你喜歡你爸爸嗎?你愿意為你爸爸做些什么?
5、欣賞歌曲《好爸爸,壞爸爸》,結束活動。
語言活動: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教學目標:
1、觀看錄象,了解大頭兒子對媽媽的愛,樂意表達自己的感受。
2、學習認真看錄象。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理解父子之間的愛
教學難點:
能說出自己和爸爸喜歡做的事
教學準備: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VCD片中的“父子之情”、電視等。
教學過程:
一、引題
1、你喜歡你的爸爸嗎?最喜歡跟爸爸玩什么?
2、你的爸爸喜歡干些什么?
二、引出故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1、提出看錄象的要求和內容。
2、完整看錄象
3、討論錄象中的內容:
小頭爸爸沒回來,小頭兒子怎么說?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之間的睡前約定是什么?
小頭爸爸想起什么笑了?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玩了些什么游戲?
你和你的爸爸喜歡玩怎樣的游戲?
4、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美術:爸爸的領帶
教學目標:
1、能選擇多種圖案來裝飾爸爸的領帶。
2、熟悉爸爸的衣飾特點,更主動的關心爸爸。
教學準備:
1、色彩、圖案各異的領帶若干。
2、以剪好的領帶形狀的紙人手一份。
3、蠟筆、剪好的不同顏色、各種圖案的碎紙。
教學過程:
一、爸爸喜歡什么樣的`領帶。
1、出示色彩、圖案各異的領帶,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是干什么用的嗎?”“家里誰最喜歡用領帶啊?”
2、請幼兒自由觀賞領帶,說說領帶的顏色及花紋。
3、“你的爸爸喜歡什么樣的顏色和花紋呢?”
4、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能用什么圖案來做領帶爸爸會喜歡呢?
5、觀察教師用碎紙圖案貼畫的方法裝飾領帶,貼畫時,注意不要把碎紙粘到一起。
二、我給爸爸做領帶。
1、鼓勵幼兒先挑選好圖案或色彩,擺放在要裝飾的領帶上,然后再用漿糊粘貼。
2把設計好的領帶掛在墻壁上進行展覽,引導幼兒相互欣賞。
3、離園時,把領帶帶回家,給爸爸親手戴好。
數學:點卡排序
教學目標:
1、復習認識點卡,并能按順序給3以內數量的點卡排序及匹配實物。
2、繼續學習正確整理操作材料
教學準備:教學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集體活動:給爸爸領帶排隊
1、學習將點卡按數量從小到多的排列分別出示三張點卡,這張點卡上有幾個圓點,請個別幼兒點數。出示標記圖:誰會在紅線上給領帶點卡排隊,想想哪張點卡在最前面,哪張點卡跟在后面,邊排邊說:幾點的點卡請你排在最前面,幾點的點卡請你跟在幾的點卡的后面。請個別幼兒在黑板上操作。
2、對應匹配實物卡片:爸爸的圖書出示三張卡片,看看是什么?。每種有幾只,請個別幼兒點數驗證。爸爸的書要和點卡做朋友,一本書和幾的點卡做朋友?請個別幼兒在黑板上操作,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小動物的朋友找的對不對。
二、小組活動:
1、給爸爸領帶點卡。
2、給爸爸送餅干。
3、擺書本。
三、活動評價
1、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集體檢查卡片排列的順序和按量匹配的是否正確。
2、引導幼兒觀察材料的擺放的現狀,表揚整理的好的幼兒。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人物頭像畫,能按紙的大小確定圖像位置,能夠根據爸爸的臉部特征進行表現。
2、激發愛爸爸、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帶爸爸的照片到幼兒園。
2、記號筆、油畫棒若干,范例一副
3、美術畫冊。
活動過程:
一、觀察爸爸的照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你把誰的照片帶來了?(爸爸。)你喜歡爸爸嗎?他長什么樣子呢?
教師先和幼兒一起輕聲交流爸爸的發型、五官、胡須等明顯特征,然后集體交流。
二、欣賞范例,進一步觀察人物的外貌特征。
教師:這是老師的爸爸,你們看看我的爸爸長什么樣子。(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進行描述。)
教師:你們為什么能看清楚老師爸爸的`樣子?(因為畫得大)
教師小結:我的爸爸,眉毛粗粗的,鼻子高高的,有許多胡子,還戴著一副眼鏡。
三、教師邊示范邊講解畫人物頭像畫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想一想怎樣確定圖像位置,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畫頭部時要畫多大,從哪個位置開始畫,畫到什么地方;頭部要畫得足夠大,五官才能畫清楚。
教師示范講解畫人物頭部時的要點:抓住頭部的主要特征,畫出臉型、鼻子、耳朵、發型、胡須的特點,再看看還有哪些特征沒有畫出來。
四、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各個部分的特征。
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按紙的大小確定圖像位置,使每一部分都能畫大、畫清楚。
鼓勵動作快的幼兒用油畫棒添加相關背景。
五、欣賞作品。
請幼兒說說爸爸的圖像,教師對能抓住人物特征,畫得完整清楚的作品進行鼓勵。
我的爸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兒歌內容,感受作品的幽默有趣。
2、念準平翹舌音。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學習念兒歌。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今天我來做爸爸》
活動過程:
1、完整感受兒歌,引起學習興趣:
(1)聽錄音,引起幼兒學兒歌的興趣:
“老師給大家介紹一首新的'兒歌,名字叫《今天我來做爸爸》,它的內容很有趣,大家聽一聽它有趣在哪里。”
(2)幼兒聽兒歌兩遍。
(3)幼兒回憶兒歌內容,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重復,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
2、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集體跟讀兒歌:“兒歌中的我真的做爸爸?”“為什么我叫媽媽別害怕?”
(2)教師朗讀兒歌,幼兒找兒歌中哪些字是翹舌音。
(3)分小組朗讀兒歌。
(4)提供機會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表演,自由討論。
3 、感受兒歌的幽默;
(1)自由討論:“你覺得這首兒歌幽默在哪里?”
(2)幼兒聽錄音跟念兒歌。
(3)教師引疑:“如果我們把兒歌中的爸爸媽媽改成其他人,會是怎么會是呢?你們可以回家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