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案8篇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吹泡泡
一、設計意圖:
詩歌《吹泡泡》篇幅短小,共四句,詩中意境優美,有一定的韻味,適合中班上學期教學。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走入這個活動,也為了取得好的互動效應,我在班內區域中投放了玩“吹泡泡”的游戲材料,班中孩子對這個游戲非常感興趣,自由活動或吃過午飯后,他們幾個人一組興致勃勃地玩著,一邊吹一邊交流著自己的的發現:“我的泡泡多大呀!”“我的泡泡是彩色的”“我的泡泡是小魚吐的泡泡”``````中班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詞語,在此基礎上,他們愿意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對事物的理解、發現、想象,基于此,我把《吹泡泡》納入了活動課程。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優美、抒情的語言,能在學念的基礎上,大膽進行彷遍、想象。
2、懂得自然界中許多事物存在著相互關系。
三、活動準備:
1、孩子已有吹泡泡的經驗 。
2、詩歌圖片幾幅。
3、優美的音樂磁帶。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1、小朋友,上次我們玩了吹泡泡的游戲,你們都吹出了泡泡,好玩嗎?
2、有一個小朋友看見我們這么好玩,她也想玩了,她是誰呀?(看圖片)
3、這個小妹妹一邊玩,一邊還在說著“吹泡泡”的詩歌呢,聽聽小妹妹是怎么說的。
(二)、傾聽,感知理解詩歌內容
1、師朗讀詩歌一到二遍
2、小妹妹說了什么?
3、師根據幼兒說的隨即貼上圖片
4、我們能不能跟著小妹妹一起說一說詩歌
5、為什么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雨點、小魚、果子)
(三)、彷編詩歌
1、小妹妹還要吹很多泡泡,看看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會不會用“誰是誰吹的泡泡”幫小妹妹說一說。
2、小朋友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3、幼兒彷編,根據孩子彷編的詩句,幼兒互相學習,
(四)、延伸活動
把我們剛才編的詩歌畫出來,貼到圖上去,讓全班小朋友看看說說。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水果歌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水果歌》,練習唱準音樂旋律
2、遷移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不同的水果名稱替換歌詞
3、在歌唱過程中感受單個字重復演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各種常見水果的圖片,節奏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你看見過哪些水果?(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現相應的水果圖片)
2、在這些水果中,你最喜歡吃哪種水果?為什么?
二、感受新歌的旋律
1、今天,這么多的水果要來唱演唱會,請你聽一聽,老師唱了些什么?誰第一個出來唱歌?
①教師演唱第一個水果:我唱的是誰?請小朋友把圖片找出來。蘋果的歌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呢?它是怎樣唱的?(幼兒與教師一起演唱單字重復的一句)
②教師演唱第二種水果:運用同樣的方法引起幼兒學唱的興趣
③第三種與第四種水果一起唱:
④教師小結:原來,水果中單個的字也可以用來唱歌,而且非常有趣。
三、學習新歌
1、教師輕輕地完整唱一遍
2、幼兒演唱
3、根據圖譜的提示感知第一段、第三段與第二段、第四段結束時時值的不同,請幼兒根據教師的提示進行正確的演唱。
4、演唱、分男女進行演唱
四、創編歌曲
1、你覺得還有哪些水果也會來唱歌?它會怎樣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