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點
設計意圖
活動目標:
1、 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感受作品快樂的情緒。
2、 能根據生活經驗,嘗試依照詩歌的結構進行仿編,體驗仿編詩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下雨聲、《小雨點》課件。
經驗準備:事先引導幼兒觀察下雨時的情景。
活動過程:
1、 教師播放雨聲,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講述下雨的情景。
(1) 我們來聽一段好聽的音樂。提問:聽!這是什么聲音?下雨的時候你們看到小雨點落在什么地方了呀?
(2) 小結:剛才小朋友說的真好,下雨的時候小雨點會落在屋頂上、小花上、雨傘上、土地上、滑梯上、樹干上、汽車上,真有趣!
2、 以倒敘的方式,假設性的引出詩歌《小雨點》。
(1) 教師:小雨點還會落在很多很多地方,如果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會怎么樣?
幼兒回答。
小結: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得張嘴巴。
(2) 教師:如果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會怎么樣?
幼兒回答。
小結: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樂得搖尾巴。
(3) 教師:小雨點沙沙沙如果落在田野里,苗兒會怎么樣?
幼兒回答。
小結: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兒樂得向上拔。
3、 播放課件,欣賞詩歌。
(1) 教師:我把剛才這些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叫《小雨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吧,認真聽,仔細看,等一會告訴大家你最喜歡這首詩歌的哪一句,為什么喜歡它?
(2) 幼兒回答,教師引導幼兒編演動作。
教師:這位小朋友最喜歡“花兒樂得張嘴巴”,因為聽到這句感覺很高興,很開心。我們一起來學學花兒樂得張嘴巴吧!(引導幼兒邊說邊加上動作。)
(3) 教師提問:為什么小雨點落下來時,花兒、魚兒、苗兒都那么高興呢?
4、 以不同形式學習詩歌《小雨點》 。
(1)再次播放課件。
教師:我們再一起來看看動畫,你們可以小聲的跟著學念。
(2)師幼共同邊朗誦邊加上動作。
教師:再跟老師一起朗誦一遍吧,記得要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4) 分角色表演。
教師:我們一起來表演吧?我當小雨點,你們三組分別當花兒、魚兒、苗兒。
5、 鼓勵幼兒仿用詩歌的句式,變換事物形象,進行仿編。
(1) 提問:小雨點,沙沙沙,還會落在哪兒呢?(草地上)會怎么樣呢?(草兒樂得晃晃頭)
(2) 教師將幼兒的回答編進詩歌里去,你們聽: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草地上,草兒樂得晃晃頭。真好聽,你們也試試像老師那樣編句詩歌,再告訴身邊的小朋友,聽聽誰編的最好聽,最有趣。
(3) 幼兒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4) 教師提問幼兒編的是什么,并聯合后和幼兒共同朗誦。
教師:剛才小朋友編了好多好聽的《小雨點》,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吧。
6、 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仿編詩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