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活動《爸爸媽媽的故事》說課稿
第二環節,猜一猜,了解爸爸媽媽的職業
通過兩次猜測的游戲化環節。第一次是展示物品,猜測職業。請部分幼兒展示爸爸媽媽工作時經常要用到的東西,知道部分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工作時要穿什么衣服?使用了什么工具?教師根據幼兒猜測,積極的給予幼兒回應,并做出相應的評價。如:護士——你媽媽是護士阿姨,能幫助醫生做事情,還可以幫病人打針,讓病人看病更方便啦,對大家很重要。 因為孩子的記憶是無意識的,同時孩子表達的語言能力還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體事物,孩子展示物品介紹,讓其他同伴猜測可以更加真實。教師在運用談話法,從幼兒的回答中用語言概括提煉一些職業的作用,幫助幼兒體會到每種職業的重要性,為實現目標二中了解不同職業的重要性服務。
第二次猜測是“我做你猜,猜測職業”。請另一部分幼兒用動作或聲音表現爸爸媽媽的職業,模仿爸爸媽媽工作時的樣子。通過提問他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工作時要穿什么衣服?工作時會用到什么工具?來知道職業的特點。教師再根據幼兒猜測,積極的給予幼兒回應,帶領幼兒一起模仿爸爸媽媽工作時的樣子。除了物品,運用角色體驗法借助一定的肢體動作。因為幼兒不僅是認知者還是積極的行為者,讓幼兒學習方式多樣化,模仿爸爸媽媽工作時的動作,可以達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決了目標的重點。
第三環節是“看一看,爸爸媽媽工作多重要”,通過圖示法,從幼兒收集到的爸爸媽媽的工作照片為經驗基礎展開。展示ppt圖片(爸爸媽媽辛苦工作情景),再結合提問這幾位爸爸媽媽的工作是做什么?他們在哪里工作的?他們做的工作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引導幼兒知道不同職業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獲得更深一步的社會認知教師再將幼兒家長工作的照片按行業進行分類,分成農業、工業、服務業,再次小結不同工作的重要性:如農業:很多爸爸媽媽的工作可以為我們種出糧食、水果、蔬菜,他們對我們很重要。在最后教師進行認知的歸納和概括:爸爸媽媽的工作都很重要,在爸爸媽媽辛苦工作下,能帶給我們很多的方便,讓大家的生活離不開他。,提升幼兒的認知效果。知道不同職業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感受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解決目標中的難點。
當然社會性教育不是通過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目標的,對于辛苦的感受也不能單靠說,而要以體驗為主。其次,在一節社會活動中由于時間的限制也不能邀請每位幼兒進行展示物品和表演動作,為了給予每位孩子充分體驗的機會,我覺得繼續參與體驗的形式能讓孩子更深刻地感悟到爸爸媽媽辛苦勞動的情感。特設計了延伸活動:第一,將幼兒收集到的父母職業照片放在區域中,便于幼兒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各種職業的工作環境、服裝和工具等特征;第二創設社會性區域提供給幼兒進一步體驗活動。
我這次活動的亮點是:
1。方法活。——調動了幼兒多種感官。從情境模擬、猜、演、看、說——幼兒學習方式多樣化,教師教學方式多樣化;
2。理念新。——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從前期經驗幼兒收集材料的準備,到活動中介紹表演交流,再到問題的設計以及延伸活動,都體現了幼兒是活動主體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