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游戲《游公園》(精選2篇)
音樂:游戲《游公園》 篇1
教學活動計劃
第3周
教學
目標
音樂:游戲《游公園》
(第一課時)
內容來源
省編
教學
目標
1.能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愉快的演唱歌曲。
2.熟悉歌曲旋律,識記歌詞中人物出現順序。
重點
愉快完整的演唱歌曲
難點
識記歌詞中人物出現順序。
教學
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
跟著成人游過公園
材料準備
手偶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小貓
引導策略:
有效提問:
提示與建議
一.用故事引發幼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識記歌曲中人物出現順序。
二.教師示范歌曲一遍,請幼兒跟著節奏拍手。鼓勵幼兒跟著教師哼唱歌曲。
三.教師演示手偶,幼兒集體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兒愉快的歌唱。
1.你有沒有跟爸爸、媽媽游過公園?
2.你喜歡游公園嗎?
3.故事誰去游公園了?
1.誰想跟爸爸去游公園?
2.誰想跟媽媽去游公園?
3.誰跟哥哥去游公園?
4.誰想跟弟弟去游公?園?
5.小貓為什么不能去?
活動延伸:表演角讓幼兒分角色演唱各自角色樂段,進一步熟悉歌曲。
教學活動計劃
第3周
教學
目標
音樂:游戲《游公園》
(第二課時)
內容來源
省編
教學
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愿意聽音樂與同伴共同游戲。
2.在游戲過程中與同伴合作,遵守游戲規則。
重點
愉快的參與游戲
難點
遵守游戲規則
教學
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
學會歌曲《游公園》
材料準備
音樂磁帶《游公園》,手偶爸爸、媽媽等
引導策略:
有效提問:
提示與建議
一.教師逐一出示手偶,幫助幼兒完整復習歌曲《游公園》。
二.教師演示手偶,幫助幼兒理解游戲規則,幼兒幫助歌唱。
三.教師做爸爸,帶領幼兒做游戲。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1.他們是誰?
2.他們要去干什么?
1.你怎么知道爸爸帶媽媽去了?
2.什么時候小貓叫?
3.小朋友什么時候跑回座位?
可以為幼兒提供角色頭飾,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等幼兒熟悉游戲后,其他角色可換成小朋友喜歡的動物或直呼小朋友的名字。
活動延伸:在表演角分角色開展游戲《游公園》。
音樂:游戲《游公園》 篇2
《游公園》是一個音樂律動活動,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律動對他們的吸引比較大,因為有動作的加入,有時還有整個身體活動的動作,所以孩子們一上律動活動,他們的情緒就比較興奮、整個活動氛圍都處于一種活躍的狀態。正由于孩子們這種亢奮的精神狀態,以至于對《游公園》樂曲的欣賞就不太關注。在完成整個律動的過程中一直都需要教師的提醒,孩子們才有正確的動作表現。雖然后來在個別孩子扮演花朵的時候參與度很高,但是其他做為游客的孩子的角色意識沒有投入進去,導致了扮演花朵的孩子沒有起到作用。經過本次的韻律活動,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感悟:
一、欣賞感受音樂——韻律活動的前提條件
韻律活動就是有規律的運動,多指人聽到音樂后,按照節奏而通過身體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那一種感覺。所以對于樂曲的欣賞和感受是特別重要的,特別是要讓孩子們掌握樂曲中的節奏變化和音調的高低。所以在律動活動一開始首先就要讓孩子整體欣賞樂曲的旋律,讓孩子對樂曲有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掌握樂曲中幾個特別有特點的節奏。想本次的樂曲中,是要讓孩子掌握樂曲中節奏的快慢變化,讓孩子知道節奏快的時候是我們在公園里逛的動作,節奏慢的時候是我們停下來聞花看花時的動作。當孩子了解到了樂曲中節奏的不同表示動作也是不同時就可以讓孩子來做律動了,這樣對于動作的掌握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適時指導動作——韻律活動的必需過程
律動律動就是跟著音樂旋律做動作,所以孩子們在律動中的動作必須要有教師的指導,但是教師的這種指導并不是一板一眼的指導,也就是說教師并不一定要讓孩子做的動作完全跟老師一樣,只要孩子能根據樂曲的節奏旋律配上動作,動作的同樣與否不是那么重要了。就像本次的韻律活動,動作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走和停下來聞花看花的大動作,只要老師在孩子掌握樂曲旋律后帶領孩子做一次律動,然后告訴他們整個樂曲的內容就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創編動作了。這樣孩子們自己創編的動作做起來肯定比教師直接教的要好,表現的好。當孩子們創編出動作之后,教師唯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們把他們的動作根據樂曲的節奏串聯起來。當孩子們跟著樂曲做著自己創編的動作心里就會有自豪和成就感,這樣比教師單一的教動作效果要好。
三、靈活扮演角色——韻律活動的經驗提升
孩子們喜歡扮演各種角色,把角色扮演加入到律動中來,孩子的興趣會更大。這次的韻律活動《游公園》就很適合加入角色的扮演。活動一開始就可以為孩子們創設一個公園的場景,讓孩子們一開始就進入游公園的情境,這樣就更容易掌握律動的動作。當孩子們已經能夠很好地扮演好“游客”這樣一種角色時,就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角色讓孩子們嘗試。比如:公園的小貓、小狗、小花、小樹等等。只要孩子們想到的角色并且確實可行的角色教師們都可以讓孩子們扮演。在扮演的時候如果有孩子不能很好地進入角色的話,那就需要借助一些頭飾或者其他輔助材料來幫助孩子進入角色。當孩子們進入自己的角色后,他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做出角色相應的動作來,再也不需要教師特意地去提醒他們這個時候該做什么動作了。
相信今后在組織類似的韻律活動時,如果能根據以上幾方面的方法來進行,相信孩子們會很樂意學習律動,教師教起來也不會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