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游戲《袋鼠媽 媽》活動反思(精選2篇)
音樂游戲《袋鼠媽 媽》活動反思 篇1
《袋鼠媽 媽》這節(jié)活動用了兩個課時的時間,從學習歌曲到參與游戲,孩子們始終情緒高漲,對于袋鼠的喜愛,也讓孩子們興奮不已,他們七嘴八舌的說著袋鼠媽 媽的小口袋,感受著媽 媽愛寶寶的情感。本節(jié)活動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讓幼兒聽音樂做游戲,活動目標是能按規(guī)則玩袋鼠媽 媽的游戲,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聲音的長、短的概念,進而提高他們對音樂的聽覺判斷能力。
活動一開始我邀請小朋友去參加動物園舉辦的舞會,并學習小動物律動入場,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然后用學過的歌曲《袋鼠媽 媽》邀請袋鼠出場,邊游戲邊復習了歌曲。在跟孩子討論袋鼠媽 媽是如何愛護自己的寶寶后,讓孩子們也產(chǎn)生愛護他們保護他們的情感。因此在聽到狼來了的音樂時,孩子們能自然的想到要躲避狼的追趕,游戲便從這里開始,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們對音樂進行分辨。整節(jié)活動中孩子們玩得非常盡興,始終處在歡樂的狀態(tài)里。活動目標基本達成,當然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小小的問題,比如:活動的場地有限制,可以利用衣服來當袋鼠媽 媽的肚子等,讓孩子活動更方便,這是本節(jié)活動需要改進的地方。
音樂游戲《袋鼠媽 媽》活動反思 篇2
本周執(zhí)教了一節(jié)音樂游戲活動《袋鼠媽 媽》,這是一節(jié)由歌唱活動延伸出來的活動,要求幼兒在會唱歌曲的基礎上進行聽音分辨音色進行游戲。
活動過程中,我首先讓孩子們回顧了已經(jīng)學過的這個首歌曲《袋鼠媽 媽》,在歌唱的情感上的進行了重點練習,讓孩子們感知了表示袋鼠跳躍的音色,接下來在低音區(qū)為幼兒呈現(xiàn)出重低音的音色,請幼兒猜想這個音色是誰來了?可以代表哪個動物?在教材上的活動指導書上寫著低音區(qū)代表了大灰狼,可當我把這段音樂彈完后,孩子們卻不約而同的說是大象,我先是一愣,沒有急于更正孩子們的答案,提議大家再來聽一遍,第二遍結(jié)束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們是對的,低音區(qū)的這段音樂用來表示大象要比大灰狼恰當?shù)枚唷S谑窍旅娴挠螒蚓团R時被更改為了“袋鼠媽 媽和大象”,活動進行的依然十分順暢,孩子們玩得十分盡興。《指南》中也說“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我們要做的就是給與他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只要是孩子們在活動中有所收獲,低音區(qū)的音樂是不是代表了大灰狼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