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和狼(精選7篇)
小兔和狼 篇1
1、 活動目標
1.嘗試與朋友合作進行游戲,體驗共同游戲的樂趣。
2.運用已有經(jīng)驗,用兔跳、手腕轉(zhuǎn)動等動作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
3.在游戲時,與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相互碰撞。
2、 活動準備
小兔和狼的頭飾。
3、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幼兒傾聽歌曲旋律,合拍地隨音樂做拍手動作。
教師:這段音樂說的是什么動物?讓我們仔細地聽聽,邊聽邊拍手。
(2)教師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講述故事情節(jié)。
(3)教師完整地范唱歌曲一遍。
(4)教師逐句演唱歌曲,并引導幼兒為歌曲創(chuàng)編相應的動作。
2.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
3.幼兒帶上頭飾,玩游戲“小兔和狼”。
(1)游戲的玩法及規(guī)則:一名幼兒或教師扮演狼,躲在場地邊。其他幼兒扮演小兔,站在場地中間。音樂起,“小兔”邊演唱歌曲邊做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當唱到最后一句時,“小兔”要趕快蹲下不動,“狼”隨音樂走到場地中間尋找還在動的兔子。如果“小兔”動了被狼捉到,就要停止游戲一次。
(2)教師根據(jù)幼兒游戲的情況,強調(diào)游戲規(guī)則。
音樂游戲:小兔和狼
教學目的:1、幼兒熟悉音樂,掌握游戲的方法,能按音樂的變化做動作。
2、發(fā)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訓練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3、培養(yǎng)幼兒愉快活潑的性格。
教學準備:背景圖一副、小兔手偶一只、小兔頭飾若干、大灰狼頭飾4個、錄音機,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律動。
二、音樂欣賞:
1、教師播放音樂,讓幼兒仔細聽聽,猜一猜誰來了?(小兔)
(引導幼兒說出第一段音樂的性質(zhì):活潑、歡快)
2、教師出示背景圖,配以故事,讓幼兒繼續(xù)欣賞音樂。
3、欣賞第二段音樂時,讓幼兒猜一猜誰來了?(大灰狼)
(引導幼兒說出第二段音樂的性質(zhì):低沉。)
4、完整欣賞一遍音,教師請幼兒幫助小兔出主意:碰到大灰狼該怎麼辦?
三、學習新游戲:小兔和狼
1、教師交待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
a、玩法:第一段音樂:一群“小兔”高高興興地跳到樹林里采蘑菇。
第二段音樂“大灰狼”出現(xiàn),“小兔”們立即蹲下不動。“大灰狼”如果發(fā)現(xiàn)哪只“小兔”動了,就將它抓住。
第三段音樂:“大灰狼”走了,“:小兔”們有高高興興地采蘑菇。
b、規(guī)則:a:小兔在跳地過程中不推擠。
b:“大灰狼”出現(xiàn)時,“小兔”必須立即蹲下不動,“大灰狼”只能抓動的“小兔”。
2、教師扮演“大灰狼”帶領幼兒進行第一遍游戲。
3、請個別幼兒扮演“大灰狼”,教師扮演“兔媽媽”進行2-3遍游戲。
4、請個別幼兒家長參與到活動中扮演“大灰狼”或“兔媽媽”、“兔爸爸”。
小兔和狼 篇2
在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能在我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游戲,這和游戲場景的布置、形象鮮明的音樂、我在游戲中的角色和語言、我的情緒等是分不開的。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兔媽媽的身份帶幼兒到森林里玩,自然地進入活動室。在欣賞音樂時,我引導兔寶寶們分辨小兔和狼不同的音樂形象,發(fā)現(xiàn)躲藏的時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當有兔寶寶被大灰狼發(fā)現(xiàn)抓住時,我又以兔媽媽的身份及時把孩子救回來,這也是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fā),避免了幼兒由此產(chǎn)生恐懼感而不愿參與游戲,讓他們在安全的心理氛圍中更主動地去感受和表現(xiàn)。同時,在提問幼兒“你為什么被大灰狼發(fā)現(xiàn)了?大灰狼的耳朵很靈,眼睛也很尖,那我們怎樣才不會被它發(fā)現(xiàn)呢?”中,來引導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躲藏時不能動也不能有聲音等規(guī)則。最后減少遮擋物數(shù)量再次游戲,增加了游戲難度,讓幼兒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躲藏的地方,有一定的挑戰(zhàn)定。可能是音樂效果的烘托和我情緒的帶動,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情境中,狼來了時都能遵守規(guī)則,一動不動地躲好。活動目標達成較好。
當然,在活動中我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不能有效地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對孩子的回答和反應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回應。由于有點緊張,心里只想著活動環(huán)節(jié),當孩子們對我的問題沒有回應時,我急于把答案告訴他們,沒有給他們思考的空間。其實,有些問題過大,可以把問題一步步化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來一步步解決。還有當我提問被大灰狼抓住的“小兔子”為什么會被發(fā)現(xiàn)時,他由于不開心,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我又急著把我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其實,我可以讓其他孩子來說,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能動的游戲規(guī)則。
如何接好孩子拋來的球,這是一門很難的藝術(shù)。我覺得,只有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在實踐中慢慢摸索、思考,一定會找到接好孩子拋來的“球”的技巧。
小兔和狼 篇3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日期 活動名稱音樂:小兔和狼執(zhí)教者 活動目標1、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初步學唱歌曲,唱清楚歌詞。
2、創(chuàng)編歌表演動作,表現(xiàn)出小兔高興和害怕的不同情緒和神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頭飾重點與
難點1、根據(jù)歌詞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能表現(xiàn)小兔的不同情緒
2、唱準休止符活動過程:
1、聽老師講述“小兔和狼”的故事。
2、邊做游戲邊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
(1) 跟老師一起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做游戲。
(2)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根據(jù)歌詞逐句創(chuàng)編動作。
(3) 重點創(chuàng)編“豎起耳朵,仔細聽”的動作。
(4) 隨音樂邊念歌詞邊完整做動作。
3、學唱歌曲
(1) 欣賞老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小兔和狼》
(2) 重點學唱歌曲地二句,唱準休止符
4、完整進行歌表演
價值分析:
在故事中滲透歌詞,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兒介紹歌詞引入課題,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興趣。
反思與調(diào)整:
小兔和狼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歡快與低沉的不同性質(zhì)的音樂。
2、鼓勵幼兒邊聽音樂邊有規(guī)則的進行游戲。
3、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音樂《走路》、《兔子和狼》、《狼的音樂》。
2、 小動物(第一組動物:小兔、老虎、小烏龜。第二組動物:狼、小雞、蝸牛)
活動過程:
1、 律動進場:學動物“走路”。
2、 分段感受音樂。
(1) 感受a段音樂,并給音樂匹配適合的小動物。
① 感受a段音樂。
“聽!什么聲音呀?”
“這是一段小動物出來做游戲的音樂!”
② 分析小動物,找到適合的并與音樂匹配。
“草叢里有3只小動物,看看它們是誰?”
“剛才是他們里面的一只小動物聽著音樂跑出來玩了,會是誰呢?”
“為什么不是小烏龜?”“小烏龜走路怎樣啊?”
教師小結(jié):小烏龜走路慢慢的、輕輕地。剛才聽到的音樂是一跳一跳的,不太像是烏龜出來玩。
“為什么不是老虎?”“老虎來了,你會開心嗎?”
教師小結(jié):老虎走路重重的,而且它來了我們不開心。剛才聽到的音樂心里感覺很開心,很高興,也不太像老虎出來玩。
③ 總結(jié)。
④ 跟a段音樂學小兔游戲一次。
“看看,是不是小兔出來玩了。”出示小兔。
“歡迎小兔!”“小兔怎樣出來的?”“我們跟著小兔學學。”“跟著音樂我們和小兔一起玩玩吧!”
(2) 感受b段音樂,并給音樂匹配適合的小動物。
① 分析小動物。
“還有3只小動物呢?看看是誰?”(一一出示)。
與幼兒一起分析:小雞走路輕輕的;小蝸牛走路慢慢的……
② 感受b段音樂,找適合的動物匹配。
“聽聽這段音樂是它們中的哪一個跑出來玩了?”
“聽到這音樂很害怕,真的是狼來了。”(出示狼)
“狼來了怎么辦呢?”“我們躲在哪呢?”
③ 總結(jié)。
④ 跟b段音樂學大灰狼游戲一次。
(3) 幼兒在游戲中再次感受a段音樂。
“狼走了,小兔子又可以干嘛啦?”(出示兔子)
3、完整玩游戲。
(1)引導幼兒跟音樂完整玩游戲。
“我們來玩一個小兔和狼的游戲,聽到小兔的音樂,小兔就……”“聽到狼的音樂呢?”“狼走了以后呢?”“我們跟著音樂玩一玩吧!”
(2)講解游戲規(guī)則,再次跟音樂完整玩游戲。
(3)和同伴一起躲藏,再次玩游戲。
(4)總結(jié)。
4、跟音樂離場結(jié)束活動。
小兔和狼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學唱歌曲。
2、用動作表現(xiàn)小兔高興、害怕的不同情緒。
3、喜歡參加游戲,并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
活動重點:喜歡參加音樂游戲活動,體驗小兔子的不同情緒。
活動難點:能掌握游戲的基本規(guī)則。
活動準備:大灰狼、小兔子圖片,森林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 感受和理解歌曲內(nèi)容
(一)出示小兔子圖片,體驗小兔子高興的情緒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動物,你們看是誰啊?(出示小兔圖片)
2、小兔子要到哪里去?放音樂,教師拿小兔子圖片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一下一下跳到背景圖上。(出示森林圖片)
3、小兔它是怎么去的?(蹦蹦跳跳)我們跟著小兔子跳一跳。
我們一起跟著小兔子跳到小森林里去。
4、小兔子在森林里特別高興,會怎么樣?(請幼兒用動作,表情模仿小兔子高興的樣子)
5、小兔子快樂地跳到森林里,聽見什么了?(學習風兒呼呼吹,樹葉沙沙響)
(二)出示大灰狼圖片,體驗小兔子害怕的情緒
1、哎呀?好像誰來了?(出示大灰狼圖片,學習動作)
2、大灰狼來了,小兔會怎樣?(害怕)請幼兒用動作做做小兔子害怕的樣子。
二、 學唱歌曲《小兔和狼》,有表情的演唱
1、今天,羅老師把這件事唱成了一首歌。我們一起來聽聽。
2、教師邊做動作邊演唱歌曲,幼兒跟唱。
3、 師生一起聽音樂有表情的演唱。
三、 玩游戲《小兔和狼》
這首歌好聽嗎?老師把它變成一個好玩的游戲,你們想玩嗎?
介紹游戲玩法:設置森林場景,幼兒扮小兔,教師扮大灰狼。音樂開始,小兔子們一邊唱一邊快樂的跳到森林里做各種動作,唱到“哎呀,狼來了“時,小兔子蹲下做害怕的樣子。如果沒有聽到大灰狼的聲音,繼續(xù)唱歌做兔子跳的動作。如果大灰狼跳出來,小兔子就馬上逃回到自己的座位。
四、 結(jié)束
小兔子們真聰明,大灰狼沒有吃到你們,我們又可以高高興興地到別的地方去玩了!隨音樂,幼兒邊唱邊跳出活動室。
小兔和狼 篇6
一、活動背景
小班的幼兒已經(jīng)具備感受區(qū)分兩種不同性質(zhì)音樂的能力,但是節(jié)奏能力還比較差,要做到一拍打一下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小兔和狼》是一首節(jié)奏清晰、對比性較強的曲子,樂曲形象地將跳躍和沉重這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音樂,通過小兔和大灰狼的腳步表現(xiàn)出來,音樂形象能使天生熱愛動物的孩子感興趣。為此,我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意在通過引導幼兒欣賞音樂、表現(xiàn)音樂,發(fā)展幼兒的節(jié)奏感。二、活動設計(一)活動目標:1、感知“小兔和狼”的游戲情節(jié)。熟悉樂曲旋律,知道a段音樂跳躍、b段音樂沉重的特點。2、初步嘗試根據(jù)音樂特點選擇不同的樂器,為樂曲配伴奏。3、能愉快地參與集體演奏活動。(二)活動準備:1、小兔、大灰狼手偶各一個。(已學過兔跳的基本動作)2、蛙鳴筒人手一個;大鼓一面。(幼兒已經(jīng)認識過蛙鳴筒,知道正確的演奏法)3、圖譜一份4、錄音機及音樂磁帶(三)活動過程:1、導入:出示手偶,引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小兔手偶)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看是誰?(小兔子)小兔子是怎樣走路的?(一蹦一跳)小朋友一起來學一學。(評析:引導幼兒學小兔一蹦一跳得走路,通過對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鞏固,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一拍一下,不快不慢的表現(xiàn)方法。)2 、欣賞: 8-10’ (1)聽賞:我們今天一起來聽聽一首關于小兔子故事的音樂。(過程中教師用精煉的語言提示情節(jié)內(nèi)容,如果樂曲是回旋曲式,則可以只聽基本內(nèi)容)(2)圖示結(jié)構(gòu):讓幼兒建立音樂結(jié)構(gòu)的情節(jié)內(nèi)容認知。師:小兔還把它的故事畫成了一幅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分辨樂曲中小兔和大灰狼的形象,引導幼兒了解圖譜。)師:(出示小兔腳印)小兔是怎么走的?(一蹦一跳得)我們來跟著小兔的腳印走一遍。師:(出示大灰狼腳印)大灰狼是怎么走的?(很重很重)讓我們來跟著大灰狼的腳印走一遍。(評析:這一段教學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做模仿動作練習時,讓幼兒自己體會:小兔的腳步是跳躍的,大灰狼的腳步是重重的。通過動作模仿也加深了幼兒對圖譜的理解,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結(jié)構(gòu)。)(3)運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音樂。a、(小兔手偶)天氣很好小兔來到草地上很開心,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動作表示開心?(拍手…)師:一個腳印就表示拍一下,讓我們看著圖譜一起拍一下。(教師帶領幼兒徒手練習)b、看到草地上那么多的青草小兔開心地跳起舞來了。你想用哪個動作來表示?(轉(zhuǎn)手腕…)師幼徒手練習c、大灰狼來了!重重的腳步聲把小兔都嚇得躲起來了,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動作來表示呢?(跺腳…)d、引導幼兒完整聽音樂用動作表現(xiàn)樂曲。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看著圖譜,演一演小兔和大灰狼的故事。(a段1—8小節(jié):一小節(jié)一下的做拍手…動作;9—16小節(jié):一拍一下的做轉(zhuǎn)手腕…動作;17—18小節(jié):一小節(jié)一下的做拍手動作;b段:大灰狼兩拍一下的跺腳…動作。)(評析:在這段教學中引導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思維,根據(jù)音樂性質(zhì)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并鼓勵幼兒積極主動的表現(xiàn)、表達。同時從分段徒手練習到完整配樂表現(xiàn),循序漸進的幫助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音樂。)3、演奏 5-8’(1)根據(jù)小兔和狼的運動行為特點,選配樂器。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兩種樂器(蛙鳴筒、大鼓),請你聽一聽哪一個是小白兔的聲音,哪一個是大灰狼的聲音。(2)指導兒童進行樂器練習(3)在老師的指揮下,用小鈴鼓打擊樂器演奏。大鼓由老師演奏。(評析:在討論、探索中,幼兒一致公認用大鼓的聲音為大灰狼伴奏,用蛙鳴筒為小兔伴奏比較合適。讓幼兒傾聽樂器的聲音,然后自由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幼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即對樂器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加深了對這首音樂作品的理解。)四、結(jié)束 1’大灰狼走了,小兔們又出來跳舞了,在音樂聲中帶幼兒離開活動室。三、活動評價:小班幼兒天真、好動、好模仿,有很強的角色意識。他們喜歡把自己扮演成各種小動物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尤其喜歡能在游戲情節(jié)中加入“大灰狼、大老虎”等角色。在設計活動時我就根據(jù)幼兒的這些特點選擇了這首帶有童稚的、旋律簡單、形象鮮明又有游戲性質(zhì)的音樂來實踐教學。活動由一個小兔手偶導入,從欣賞入手,讓幼兒熟悉整首樂曲。引導幼兒運用自己已有經(jīng)驗,為樂曲創(chuàng)編合適的身體動作,最后掌握一拍打一下、不快也不慢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是主動、積極的,充滿了樂趣。
小兔和狼 篇7
教材分析: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簡潔流暢、活潑有趣。特別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詞,形象生動,便于幼兒記憶。還有幼兒熟悉喜歡的小兔子,都是他們很感興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特別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現(xiàn),更是在游戲時把活動氣氛推向一個新的高潮,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學習,體驗快樂,很適合中班幼兒進行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游戲,熟悉樂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創(chuàng)編不同的造型。
3、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背景圖
2、大灰狼頭飾、小兔頭飾
3、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
1、師:孩子們,看,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小兔子)我們和小兔子打個招呼吧!
小兔子:小朋友們好!幼兒:小兔子好!
2、小兔子:小朋友們,今天我給你們講個故事!你們想聽嗎?(講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樹林里玩,它豎起耳朵仔細聽,聽到風兒在呼呼地吹,樹葉沙沙地響。正當小兔子玩的開心的時候呀,只聽!嘭!嘭!哎呀,不好,來了一只大灰狼,嚇的小兔趕緊躲了起來,聰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樹叢中,大灰狼沒有發(fā)現(xiàn)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興興地出來玩了。
3、師:故事好聽嗎?誰來說說在故事里你聽到了什么?
幼兒: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圖,圖片小兔子、狼)
4、師:小朋友們聽的真仔細!
二、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師:這個有趣的故事還能編成一首歌曲呢!你們想聽嗎?
(教師跟著琴聲進行第一次范唱)
2、師:好聽嗎?在歌曲里你聽到了什么?(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小圖片)
3、師:這么好聽的歌曲,老師還想再來唱一遍呢!你們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是怎么唱的?(教師跟著琴聲進行第二次范唱)(教師邊唱邊手指圖)
4、師:你們想來唱一唱嗎?我們一起跟著琴聲來唱一唱!(師幼一起在座位上唱兩遍)
5、小朋友們唱的真棒!
三、幼兒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相應的動作、以及造型。
1、師: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樣走路的?(請幼兒表演)誰來學一學小兔豎起耳朵聽的動作?風兒怎么樣?樹葉怎么樣?(動作)哎呀,誰來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樣子的呀?小兔害怕極了,嚇的躲了起來。
3、師:寶寶們,我們一邊唱一邊來完整的表演這個故事。
四、游戲《小兔和狼》。
1、師:《小兔和狼》還能做成游戲,你們想玩嗎?聽到狼來了,小兔要想個辦法不讓狼發(fā)現(xiàn),應該怎么辦呀?在唱到“哎呀”的時候聲音不能很響,不然被狼發(fā)現(xiàn)的。
2、配班教師扮演狼,幼兒扮演小兔玩游戲。
3、一幼兒戴上頭飾扮狼玩游戲。
五、結(jié)束部分。
師:小兔子們真聰明,大灰狼啊!沒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們又可以高高興興的到別的地方去玩了!走嘍,去玩啦!(音樂聲中,幼兒邊唱邊跳出活動室。)
反思:《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簡潔流暢、活潑有趣。特別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詞,形象生動,便于幼兒記憶。還有幼兒熟悉喜歡的小兔子,都是他們很感興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特別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現(xiàn),更是在游戲時把活動氣氛推向一個新的高潮,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學習,體驗快樂,很適合中班幼兒進行活動。
首先,從選材上看,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精心選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兒比較熟悉、喜愛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極參與,熱情投入。在活動中,改變了以往教師示范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種高興的動作,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動性。幼兒在活動中以自身特有的可愛的動作和形態(tài)為集體做出示范,毫不膽怯,動作自然協(xié)調(diào)。具有節(jié)奏感。
整歌教學過程動靜交替,幼兒在不斷地動靜交替中,絲毫未覺疲勞,一直興趣盎然。教案設計中,通過提問采取了層層遞進的方法,活動的每一步都讓幼兒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經(jīng)驗,然后對幼兒的經(jīng)驗進行及時地整理歸納,使幼兒的經(jīng)驗得到提升,幼兒在整歌活動中都使主動的,積極的,充滿了樂趣。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整堂課中,我說的太多,示范的太多,沒有留足夠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創(chuàng)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