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傘》活動實錄
中韓莊幼兒園 李莉
活動目標:
一、 充分理解詩歌內容,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
二、 嘗試仿編詩歌,創造優美動聽的語言效果。
三、 通過仿編詩歌體驗創造的快樂,學會助人,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一、 掛圖《傘》,圖上有大楊樹、荷葉、蘑菇、背景圖上畫出下雨的線條。
二、 貼絨教具小喜鵲、小青蛙、小螞蟻等小動物若干。
三、 幼兒繪畫,制作所用的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通過提問,從生活經驗導入。
(出示小傘)導入:“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呀?是說說他有什么用呢?
幼1:老師我知道,它是用來遮雨的。
幼2:天熱的時候還可以遮陽光,不讓太陽曬黑。(對于有創意表達很完整的孩子及時的給予鼓勵,并特別鼓勵孩子使用普通話。)
教師提問:“下雨的時候,你有自己的傘嗎?”
幼:有啊
幼:我也有自己的傘,我的傘可漂亮了。
師:“你們都有自己的傘,那下雨的時候,你們知道小動物們怎么辦嗎?想一想,他們會用什么當傘呢?(此時孩子們都不做聲了,好像是不能把生活中的傘與小動物的“傘”聯系起來。為了拓展幼兒的思維和經驗在即將進行的環節出示了大掛圖)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思考。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看圖片上的天氣怎么啦?幼:下雨了。上面都有哪些小動物呢?
幼:小鳥(哦,那是小喜鵲)、小青蛙、小螞蟻…
師:下雨了我們讓小動物到哪去躲雨呢?為什么呢?(引導幼兒將圖片上的小喜鵲、小青蛙、小螞蟻放到傘下躲雨,并啟發他們說出這樣做的理由,即說出是傘。)
幼1:讓小喜鵲躲到大樹下。師:那楊樹就是小喜鵲的傘嘍。
幼2:小青蛙躲到荷葉下面,用荷葉來當他的傘。
幼3:小螞蟻躲到大蘑菇下,大蘑菇是它的傘。
(綱要中指出;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在此環節圖畫的介入以及教師語言適時的引導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同時也非豐富了他們的經驗,也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語言表達的機會。)引導詩歌,并豐富詩句。
教師提問:“大楊樹長在什么地方?
幼:在公路邊(“哦大楊樹長在公路邊”教師及時將幼兒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楊樹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師:大荷葉長在哪里呢?(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對表達的完整的及時給與表揚。)
幼 1:池塘里。
師:誰還能說得更完整一些。(這樣的提問要根據本班實際情況。)
幼2:荷葉長在池塘里。(對表達完整的幼兒給與掌聲)
師:大蘑菇長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