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為我打月餅(精選4篇)
爺爺為我打月餅 篇1
聽(音樂)(大班)1.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音樂活動,熟悉3/4節奏。 (2)感受樂曲,有表情地吟唱歌曲,嘗試大膽地創編歌詞。 2.重點與難點 本教材的重點是熟悉樂器繼續培養幼兒節奏感;難點是讓幼兒有表情地吟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歌詞。 3.環境創設及材料準備 (1)歌曲《聽》的伴奏磁帶。 (2)提供舞蹈道具(如:彩帶、花朵等)。 4.設計思路 大班下期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節奏感,但是對于3/4的樂曲還需要給予不斷的聽賞,使幼兒熟悉3/4節奏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歌曲《聽》,其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音樂的節奏感,感受3/4旋律,同時,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根據本教材歌詞簡單易懂的特點,我們嘗試讓幼兒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歌詞,提高幼兒音樂興趣,并且在反復創編中進一步感受3/4節奏。 5.活動流程 (1)在角落游戲中聽賞旋律,感受旋律,激發對活動的興趣。 ①在角落游戲中放入磁帶《聽》引導幼兒聽賞,感受3/4節奏,感受旋律的美。 說明 幼兒可以在角落里聽著音樂自由舞蹈,教師指導重點是讓幼兒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時切準3/4節奏,可以提供一些刀具激發幼兒自由創編感受樂曲的興趣。 幼兒自由聽賞、自由創編可在角落里延續二周左右,叫要鼓勵所有的幼兒都來參與。 角落游戲中這個內容的講評很重要,講評的內容應該從幼兒切準3/4節奏和幼兒大膽創編舞蹈感受旋律的美著手。 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共同游戲“今天是多么美好”師生接龍說:“我聽見風兒在輕輕唱,今天是多么美好!”“我聽見鬧鐘在輕輕唱,今天是多么美好”“我聽見樹葉在輕輕唱,今天是多么美好……”……要求接龍時和別人說的不同,要求有一定的節奏。 說明 幼兒在參加這個結論游戲時,為今后的創編歌詞打基礎,教師指導應將重點放在創編不同的內容以及讓幼兒用3/4節奏說出話語。 (2)在集體活動感受樂曲,表現樂曲,創編歌曲。 ①感受樂曲,有表情表現3/4旋律。 教師放錄音磁帶,讓幼兒聽賞歌曲,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鼓勵幼兒有表情吟唱歌曲。 說明 這首歌的旋律幼兒已經在角落游戲中反復聽賞,是熟悉的,這首歌的歌詞又是相當簡單的,因此在完整聽賞教師的演唱后可鼓勵幼兒有表情吟唱歌曲,這里的指導重點依然要引導幼兒唱準3/4節奏。 ②鼓勵幼兒嘗試創編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創編鼓詞,看誰唱的最好,幼兒可以將生活中、游戲中的內容都創編進歌詞里。 教師指導重點是幼兒在演唱創編出來的歌詞時,也應注意切準3/4節奏。 教師指導幼兒創編歌詞要引導幼兒運用規定的句型,大膽地想象,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內容。 (3)在角落游戲中進一步感受樂曲,探索創編。 ①繼續在角落里讓幼兒根據樂曲大膽創編舞蹈,切準3/4節奏。 ②在角落里放入游戲“創編比賽”,鼓勵幼兒繼續探索創編歌詞,進一步感受3/4節奏,并在集體、小組面前大膽表演。 說明 此內容可以放置1~2周,鼓勵幼兒都來參與,教師指導重點應放在幼兒大膽創編,切準3/4節奏以及有表情吟唱上。
爺爺為我打月餅 篇2
說課其實也是一種集體備課的形式,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爺爺為我打月餅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活動意圖:
在幸福關愛里“泡大”的孩子,在呵護有加的環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少有主動關心老人的情感意識,該活動讓幼兒學唱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激發幼兒對爺爺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知道老人曾吃了很多的苦。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抒情性質,注意休止符的停頓。
2、通過歌曲,了解與中秋節有關的風俗。
活動重點:
能表現歌曲的抒情性。
活動難點:
演唱時注意歌曲中的停頓
活動準備:
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課件與圖片(見加密狗)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一)復習部分
復習歌曲《大中國》,讓幼兒有精神地唱出聲勢。
(二)、 討論:中秋節
1、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時候吃月餅嗎?(中秋節)
2、提問:那你們知道中秋節除了要吃月餅外,還有什么和其他節日不一樣的地方呢?
小結:中秋節,全家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
3、教師播放課件【視頻欣賞一】,讓幼兒了解有關中秋節的習俗
二、 學習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一)、教師彈琴,幼兒欣賞。
1.關鍵提問:這首歌曲的名字叫《爺爺為我打月餅》,你們聽完有什么感覺?是歡快的還是抒情的?
小結:這首歌曲舒緩優美,歌詞充滿對爺爺的愛,是非常抒情的歌曲。
2、提問:歌曲里你聽到了什么?
教師總結歌詞
(二)、學唱歌曲
1、教師彈歌曲旋律部分,幼兒跟隨拍旋律節奏
1)有節奏的拍腿
2)有節奏地拍手
2、幼兒跟隨鋼琴有節奏地邊拍手邊念歌詞
3、演唱歌曲
重點指導:注意休止符停頓部分,用舒緩的聲音演唱
1)集體演唱
2)個別幼兒演唱
三、延伸活動
1、播放課件【故事欣賞】嫦娥奔月,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爺爺為我打月餅 篇3
日期xx活動名稱爺爺為我打月餅執教者x活動目標1.知道歌曲名字,理解歌詞的情緒,對歌曲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2.喜愛學唱革命歌曲。 。環境創設歌曲的錄音重點與
難點知道歌曲名字,理解歌詞的情緒,對歌曲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活動過程:
一、談話
你們聽過“啊,搖藍”的故事嗎,簡要講述故事內容。。
二.欣賞與感受
1、第一次欣賞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稱、意義 。
教師可用語言激發幼兒去感受,當年紅軍生活艱苦,沒有糧食,吃草根:沒有棉布、穿草鞋,他們卻在中秋節為娃娃們打月餅。
2、第二次欣賞歌曲;熟悉歌曲中的歌詞,理解歌詞的情緒和內容
三.學唱與表演
①聽老師完整地演唱一遍
重點學習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及歌曲中的休止符的教唱。
2、集體學唱。
3、提問歌曲中的歌詞內容。
4、自由組合,結伴學習唱歌
四、幼兒可根據歌曲的節奏,內容自編表演的動作。
價值分析:
激發幼兒欣賞歌曲的愿望。
反復欣賞歌曲,強化記憶,能使幼兒的情感有一定的影響。
師生共同感受歌曲的音樂和節奏,共同學唱歌曲,讓幼兒基本熟悉歌曲與內容。
幼兒自由結伴,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把握節奏、喜歡這首歌曲。同時對個別幼兒進行個別輔導。反思與調整:
爺爺為我打月餅 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旋律及歌詞內容,學習用不同的樂器為歌曲伴奏。
2.根據創編的節奏性,嘗試為歌曲設計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案。
3.在交換樂器時,通過看教師的體態、傾聽教師的聲音,控制好自己的樂器。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多次播放《爺爺為我打月餅》音樂磁帶,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幼兒座位下放置鈴鼓、串鈴、圓舞板等樂器。
活動過程
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幼兒傾聽。
幼兒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回憶歌曲基本內容。
2. 幼兒嘗試為歌曲創編節奏型。
教師完整地范唱,同時鼓勵幼兒有節奏地拍手,進一步熟悉歌曲的內容和整體結構。
教師:我來唱歌,你們用拍手的方法為音樂伴奏。(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不同的節奏型)。
幼兒跟教師一起邊學唱歌曲邊有節奏地拍手。
教師引導幼兒將拍手動作轉化成“身體動作總譜”。
教師:現在我們不光要拍手,還要拍身體的其他部位。可以拍身體的哪些部位呢?
教師注意提醒幼兒遇到不同節奏型時匹配身體不同部位。
教師反饋幼兒的身體動作并集體練習。
教師:現在,請一個小朋友把自己的動作做給大家看。(教師只哼歌曲的第一句,作為開頭提示)
教師:我們一起跟著一個小朋友來做動作。(教師帶領集體模仿個別幼兒的動作,用同樣模式的節奏型隨樂練習,只練習四句)。
3.引導幼兒先集體后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總譜”。
教師:現在,我是指揮,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注意最后一句要和指揮做的一樣。(兩種節奏型都要練習)
教師指揮幼兒練習身體動作。
教師:現在我來指揮。我指揮到哪一組哪組就做動作。
4.引導幼兒演奏打擊樂器。
教師指揮幼兒聽音樂空手做演奏打擊樂器的動作。
教師:請你們先看看椅子下是什么樂器,然后看我的指揮,空手做演奏樂器的動作。
教師指揮幼兒拿打擊樂器,集體演奏1—2遍。
教師指導幼兒自由交換打擊樂器進行演奏。
教師(放低音量):交換樂器之前,請小朋友把手里的樂器輕輕放在椅子上,然后找到另一個你想演奏的位置下。我數到3時,請大家迅速找到自己的新位置下的新樂器。
5.教師組織幼兒收放打擊樂器,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