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相關教案 > 閱讀輔導 >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精選散文26-37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精選散文26-37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精選散文26-37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精選

散文部分 26-37
26.青春隨想曲 26-48
--獻給中國5000萬中學生
①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條奔騰的河,是一條充滿驚濤駭浪的河。每個少男少女都獨自駕著小舟,從這條河上駛過。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風破浪平安地駛到彼岸。世界上哪一條江河沒有吞沒過船只?況且是這樣一條吉兇難卜的河,這樣一群熱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②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聳的山,是一座看不見路徑的山。每個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隊員,懷揣著征服者的夢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難免有坎坷,難免有毒蛇猛獸出沒,也難免有野花的誘惑和迷路的時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秘訣----唯有在智大勇者腳下才有路!)
③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瀚的海,是一片不見天際的海。每個少男少女都是一道小溪,別無選擇地匯向大海。溪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由甜變成根本不管你請愿還是不情愿。道理很簡單:一個人光吃甜的,并不能強身健體,只有足夠地吸收鹽分,骨頭才會一天天結實起來,因此,擁抱大海就是擁抱希望。
④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蔚藍的天,是一片遼闊無垠的天。每個少男少女都是一只羽翼本豐的雛燕,渴望自由翱翔。然而,如果經不起暴風雨的考驗,在天空中揮動翅膀就意味著災難;如果沒有天空一樣博大的胸懷,縱然遠行萬里也會郁郁寡歡。
⑤啊,讓我們注視著河流,讓我們仰望著高山,讓我們擁抱大海,讓我們奔向藍天。那是一個競技場,那是一個快樂園,那也是一部青春大辭典!
【閱讀提示】
本文是一篇文質優美的散文。通篇運用比喻、設問、反復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揭示了青春的特點,含蓄而又貼切地從四個方面勉勵少男少女們要熱情與理智并重;要大智大勇;要從多方面充實自己,善于與人合作;要有博大的胸懷,才能無愧于青春,讓青春閃光。
全文用先分后總的結構方式,脈絡清晰;用間隔反復的手法,層次分明。
【思考練習】
1.給下列詞注音并解釋。
坎坷()_________
浩瀚()________
翱翔()__________
2.全文分多少部分?用"||"線在文中表示,并說說文章的結構是按什么方式構成的?
3.閱讀第①一④段,按表內要求填寫:
┌──┬───────┬────────┬────┐
│段落│把青春比作什么│少男少女應怎樣做│修辭方法│
├──┼───────┼────────┼────┤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4.畫線句的破折號是什么用法?其中加點的"只"字去掉好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句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么深刻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瑰麗的落日
此刻,我望著瑰麗、莊嚴的日落,思索著運動的生命,生命的運動。
似乎,它比正午的太陽要大幾倍,許是它轉到了離地球最近的軌道,但為什么它的光焰反而減弱了許多?
倘若說日初桔紅,日午金白,日落則是血紅了,像一個巨大的熊熊燃燒著的球--也許,這才是它的真面貌--把云燒成了幾十種顏色,是它夸耀自己色調的豐富嗎?
是的,日落的色彩是最多樣的。人世間還沒有哪個畫家把日落的色彩配齊。
我愛觀賞日落,因為,只有這時候才能把它看得真切,(甚至看得見它的步態,一躥躥的,像一個拐腿子,不情愿的、一步一回頭的走下山去.)
于是,我便想起了日出,雖然也能看見它的腳步,卻顯得稚氣,像一個頭腦不太發達的大孩子,傻笑著。
而日落,顯得成熟而多思,但又有點兒用腦過度的疲倦的感覺。
其實,我們這里的日落是地球另一個方位的人的日出,正如我們的日出是他們的日落,宇宙間本沒有日落日出。
但我不知道宇宙間更遠的生命,是否也能觀賞到日落日出。
倘若觀賞不到,那里一定是永恒的黑暗!
不!一定會有另一個光源的照耀。
然而我,我是慶幸我有自己的光源的。
我尤其慶幸我有我的日落,它比日出更瑰麗,更莊嚴,更動人魂魄!
這使我想到了生與死--
生,固然美麗,但它的美在于未來的貢獻。
死,則美在于已經做出貢獻,它比生更豐富。
生是貢獻的準備。
死是貢獻的結果。
因此,我愛望著瑰麗的日落,思索生命中的運動,運動中的生命。
[閱讀提示]
本文從觀日落起筆,寫了日落時太陽的大,多彩,步態的一蹲一蹲,一步一回頭,進而想到日落的成熟而多思。接著又從日落想到日出,再聯想到生和死。生,固然美麗,它是貢獻的準備;死比生更豐富,它是貢獻的結果。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貢獻的深刻理解。
文章首尾呼應,從不同角度強調突出了對生命與運動關系的思索,抒發了對日落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思考練習】
1."瑰麗"是什么意思?瑰麗的落日有哪些特點?_______________
2."這才是它的真面貌--把云燒成了幾十種顏色"一句中的"燒"能換成"染"嗎?請從兩方面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畫線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起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觀日落產生出對人生的哪些聯想?(不能多于38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尤其慶幸我有我的日落,它比日出更瑰麗,更莊嚴,更動人魂魄!" 這句中的加點詞語能去掉嗎?為什么?
─────────────────────────────────────────
6."生命中的運動"和"運動中的生命"都是什么短語?含義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寄小讀者
一月十九晨,是雪后濃陰的天。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積雪中,看見了七八朵大開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這平凡的草卉,竟與梅菊一樣的耐寒。我回到樓上,用條黃絲帶將這幾朵綴將起來,編成王冠的形式。人家問我做什么,我說:"我要為我的女王加冕。"說著就隨便的給一個女孩子戴上了。
大家歡笑聲中,我只無言的臥在床上--我不是為女王加冕,竟是為蒲公英加冕了。蒲公英雖是我最熟識的一種草花,但從來是被人輕忽,從來是不上美人頭的,今日因著情不可卻,我竟讓她在美人頭上,照耀了幾點鐘。
蒲公英是黃色,疊瓣的花,很帶著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愛她,我對于花卉是普遍的愛憐。雖有時不免喜歡玫瑰的濃郁,和桂花的清遠,而在我憂來無方的時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樣的成糞土。在我心情恰悅的一剎那頃,高貴清華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來占奪位置。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萬面大大小小的鏡子,重重對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這許多(璀璨)輝煌,虹影般的光彩。沒有蒲公英,顯不出維菊;沒有平凡,顯不出超絕。而且不能因為大家都愛(雛)菊,世上便消滅了蒲公英;不能因為大家都敬禮超人,世上便消滅了庸碌。即使這一切都能因著世人的愛憎而生滅,只恐到了滿山滿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時候,菊花的價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價值,反不及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憎。悟到萬物相襯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處處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麗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澀,博愛的極端,翻成淡漠。但這種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愛的小朋友,有誰知道?
[閱讀提示]
此文段從雪后游山,看到在積雪中大開的、平凡的草卉--蒲公英寫起,寫了蒲公英的耐寒特性、形態、色彩和"我"固若倩不可卻,競讓蒲公英上美人頭的舉動,引出了作者對被人輕忽的蒲公英和幾種富麗清華的花在不同心境下的不同感受,說明了萬物相襯托,平凡與超絕的相對性,從而表達了"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憎"的博愛思想。
文章結構嚴謹,層層深入,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思考練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加(冕)_____(璀)璨____(雛)菊____羞(澀)____
2.在文中找出點明中心的兩句話。
3.文中主要寫了哪兩種花?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4."真不知這平凡的草卉,竟與梅菊一樣的耐寒"和"今日因著情不可卻,我竟讓她在美人頭上,照耀了幾點鐘",這兩句中的"竟"字含義和作用都相同嗎?請分別加以說明。__________
5."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僧"一句中的"不能"與"不肯"能互換嗎?為什么?_______
6.文章結尾處的"有誰知道?"是什么句式?把它變為陳述句后比較兩句在語氣上的差
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一次
馬路旁的行人道比馬路要整整高出一個臺階,而他簡直還沒滿一周歲。
他長著兩條細弱的小腿,此刻這兩條小腿卻怎么也不聽使喚,老是哆哆噱噴地……但兩條腿的主人--小男孩想從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卻十分強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著好看襪子的小腳已經抬了起來,踩在了人行道的邊沿上,但孩子還沒有下定決心登上第二只腳,有那么一會兒他就那么站著;一只腳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腳還在原處沒動。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積蓄力量,小男孩就這么站著,既不前進也不后退,只是固執地注視著自己的前方。
"還小呢,剛剛能走路,就能跨臺階?"路旁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奶奶噴了噴嘴說①D"做大人的要幫他一把。"
而孩子的媽媽并沒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著鼓勵說②__
"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小腳又一次地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腳也費力地提到了空中,這回可真是憋足了勁。
"加油!加油!"旁邊的小姑娘喊著③___
終于兩只腳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這也許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個高地),小胖臉同時綻開了笑容--了不起的勝利!
"好一個登山者!"胡子老爺爺幽默地說,他摸摸孩子的頭,"一開頭總是困難的,但現在總算對付過去了。乖孩子,祝你永遠向新的高度進軍!"
人生會有多少個第一次啊!
【閱讀提示】
此文圍繞著一個未滿一周歲的小男孩,想從馬路登上人行道的事情,先后寫了老奶奶、媽媽、小姑娘、胡子老爺爺的不同言行,反映了在培養小孩問題上的不同看法,由衷發出的"人生會有多少個第一次啊"的感嘆讓人深思:第一次總是困難的,需要勇氣去面對,需要毅力去闖過。從"第一次"開始,培養孩子的勇氣、毅力、意志,對他的一生多么重要啊!
文章能以小見大,通過對一件小事的描述,揭示了當今社會一個迫切需要正確對待的問題。
【思考練習】
1.在文中的方格內填上恰當的標點符號。
①____②___③____
2.對小男孩想從馬路登上人行道的行為,共寫了多少人的做法?請分別加以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人們對小男孩登人行道的不同做法中得到什么啟示?請結合實際從正反兩方面說明。______
4."這也許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個高地"中的"這"指代什么?_____
5.畫線句與下文哪一句照應?共同表達了什么深刻的含義?____
6.結尾一句能連接在上一段末嗎?為什么?______
7.文章寫小男孩主要用了.描寫手法,寫人們對他的不同做法主要用了_描寫手法。
30.匆匆
燕子____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___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___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傳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泥?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閱讀提示】
作者用飽蘸感情的筆,酣暢淋漓地抒發了對日子一去不復返的慨嘆之情。
一開頭,作者就用排比連續發問,引出了對時間流逝的感嘆。接著以時間為序,通過從早上到天黑,再到第二天和太陽再見中,對日子匆匆過的種種情況的鋪敘,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然后反省自己未能抓緊時間,有所作為,留下時間的痕跡。最后,再次感嘆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激勵人們要把握時間,切莫虛度光陰,白來世界走一道。
【思考練習】
1.在第一自然段的方格內填上恰當的詞。
2.文章開頭寫"燕子"、"楊柳"、"桃花"與下文寫日子匆匆過有關系嗎?請簡述。
3.第二自然段是按什么順序?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來鋪敘日子匆匆過的?
4 .畫線句用了比喻、反問的修辭方法,在表情達意上有什么好處?______
5."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白白走這一遭啊?"一句飽含著作者的什么感情?最能表現這種感情的是哪個詞?________
31 "旁若無人"
在電影院里,我們大概都常遇到一種不偷快的經驗。在你聚精會神地靜坐著看電影的時候,會忽然覺得身下坐著的椅子團動起來,動得很勻,不至于把你從座位里掀出去。動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顛搖入睡,顫動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覺得他討厭。大概是輕微地震罷?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顫動了。在你剛收起心來繼續看電影的時候,顫動又來了。如果下決心尋找震源,不久就可以發現,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撐上,繃足了勁,利用腿筋的彈性,很優游的在那里發抖。如果這拘攣性的動作是由于羊癲瘋一類的病癥的暴發,我們要原諒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樣子也不像是神經衰弱,他的動作是能收能發的,時作時歇,指揮如意。若說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兩排座客不得安生,卻也不然。全是陌生人無仇無很,我們站在被害人的立場上看,這種變態行為只有一種解釋,那便是他的意志過于集中,忘記旁邊還有別人,換言之,便是"旁若無人"的態度。
"旁若無人"的精神表現在日常行為上則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氣乏則欠,體倦則伸。"但是在稠人廣眾之中,張開血盆巨口,作吃人狀,把口里的獠牙顯露出來,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極,那樣子就不免嚇人。有人打哈欠還帶音樂的,其聲鳴鳴然,如吹號角,如鳴警報,如猿啼,如鶴唳,音容并茂,禮記:"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是欠伸合于古禮,但亦以"君子"為限,平民豈可援引,對人伸胳臂張嘴,縱不嚇人,至少令人覺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體。
鄰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歸來必令我聞知。清晨有三聲噴嚏,不只是清脆,而且宏亮,中氣充沛,根據那聲音之響我揣測必有異物人鼻,或是有人插入紙捻,那聲音撞擊在臉盆上有金石聲!隨后是大排場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猶如骨鯁在喉,又似蒼蠅下咽。再隨后是三餐的飽嗝,一串串的咯聲,像是下水道不甚暢通的樣子。可惜隔著墻沒能看見他剔牙,否則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鉆探工程,場面也不會太小。
這一切" 旁若無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發事件,經常令人困惱的乃是高聲談話。在喊救命的時候,聲音當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腳底下,但是普通的談話似乎可以令人聽見角度,而無需一定要力竭聲嘶地去振聾發饋。生理學告訴我們,發音的器官是很復雜的,說話一分鐘要有九百個動作,有一百塊筋肉在弛張,但是大多數人似乎還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長一個擴大器。有個外國人疑心我們國人的耳鼓生得異樣,那層膜許是特別厚,非扯著脖子喊不能聽見,所以說話總是像打架。這批評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過我們國人會嚷的本領,是誰也不能否認的。電影場里電燈初滅的時候,總有幾聲"噯喲,小三兒,你在哪兒哪?"在戲院里,演員像是演啞劇,大鑼大鼓之聲依稀可聞,主要的聲音是觀眾鼎沸,令人感覺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館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廟會,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后難免沒有響皮底的大皮靴毫無慚愧地在你門前踱來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種市聲前來侵擾。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以動物而論,獅吼,狼嗥,虎嘯,驢鳴,犬吠,即是小如促織、蚯蚓,聲音都不算小,都不會像人似的有時候也會低聲說話。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說話愈不以聲大見長。群居的習慣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無人"的幻覺。我們以農立國,鄉間地曠人稀,畎畝阡陌之間,低聲說一句"早安"是不濟事的,必得扯長脖子喊一聲"你吃過飯啦?"可怪的是,在人煙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嚨還是不能縮小。更可異的是,紙驢嗓,破鑼嗓,喇叭嗓,公雞嗓,并不被一般的認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還公然地說,聲音洪亮者主貴!
叔本華有一段寓言:
"一群豪豬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擠在一起取暖,但是他們的刺毛開始互相擊刺,于是不得不分散開。可是寒冷又把他們驅在一起,于是同樣的事故又發生了。最后,經過幾番的聚散,他們發現最好是彼此保持相當的距離。同樣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豬聚在一起,只是他們本性中的帶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厭惡。他們最后發現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個距離,便是那一套禮貌;凡違犯禮貌者便要受嚴詞警告--用英語來說--請保持相當距離。用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當的滿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氣的人情愿走得遠遠的,既不利人,又可不受人刺。"
逃避不是辦法。我們只是希望人形的豪豬時常地提醒自己:這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別人,人形的豪豬既不止我一個,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斂一下,不必像孔雀開屏似的把自己的利毛都盡量地伸張。
【閱讀提示】
梁實秋老先生的這篇散文,頗值一讀。確實,在我們身邊,甚至在我們自己的身上,這類"旁若無人"的現象不少。如果單獨就某一個現象來看,似乎還不覺得怎么樣,可梁老先生把這種種現象擇其有代表者放在一篇文章之中,加以嘲諷鞭撻之時,確實使人在笑之余又不禁臉紅、警醒。這其實正是散文的一個特點:似乎寫的只是身邊的一點瑣屑小事,仿佛是信手拈來,但細讀之下又給人以啟迪。
【思考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詞:
拘攣--
旁若無人--
唳--
鯁--
垢--
振聾發聵--
公然--
2."旁若無人"這個成語為什么要加上雙引號?
答:________
3.這些"旁若無人"的表現為什么不好?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
答:_______
4.本文在選材方面有什么特點?
答:_______
5.作者嘲諷這種種"旁若無人"的劣跡,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請各舉一些例子。
答:_________
6.怎樣理解"振聾發聵"這個成語在本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
7.簡單概括本文語言的特點。
答:________
8.引用叔本華的寓言是要說明一個什么道理?(用文中一句話來概括)
答:______
9.文中舉出的'旁若無人'的現象是不可取的,你能舉出生活中一些值得稱道的"旁若無人"的表現嗎?
答:__________
32.母親的記憶
①母親生了七個孩子,只養活了我一個。一年,農村鬧瘟疫,一個月里,她死了三個孩子。爺爺對母親說:
②"心里想不開,人就會瘋了。你出去和人們斗斗紙牌吧!"
③后來,母親就養成了春冬兩閑和婦女們斗牌的習慣,并且常對家里人說:
④"這是你爺爺吩咐下來的,你們不要管我。"
⑤麥秋兩季,母親為地里的莊稼,(像瘋了似的)勞動。她每天一聽見雞叫就到地里去,幫著收割、打場,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來。她的身上都是土,頭發上是柴草。藍布衣褲汗濕得泛起一層白堿,她總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臉上的汗水。她的口號是:"爭秋奪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家人誰也別想偷懶。
⑥我生下來,(就)沒有奶吃。母親把饃饃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間,母親總是放一碗清水在窗臺上,禱告過往的神靈。母親對人說:["我這個孩子,是不會孝順的.因為他是我燒香還愿的,從廟里求來的."]
⑦家境小康以后,母親對于村中的孤苦饑寒,盡力周濟,對于過往的人,凡有求于她,無不熱心相幫,有兩個遠村的尼姑,每年麥秋收成后,總到我們家化緣。母親除給她們很多糧食外,還常留她們食宿。我記得有一個年輕的尼姑,長得眉清目秀,冬天住在我家,她懷揣著一個蟈蟈葫蘆,夜里叫得很好聽,我很想要。第二天清早,母親告訴她,小尼姑就把蟈蟈送給我了。
⑧抗日戰爭時,村莊附近,敵人安上了炮樓。一年春天,我從遠處回來,不敢到家里去,繞到村邊的場院小屋里。母親聽說了,高興得不知給孩子什么好。家里有一棵月季,父親養了一春天,剛開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給我送去了。父親很心痛,母親笑著說:"我說為什么這朵花,早也不開,晚也不開,今天忽然開了呢,因為我的兒子回來,它要先給我報個信兒!" ⑨1956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療養。那時母親已經八十多歲,當我走出 屋來,她站在廊子里,對我說:
⑩"別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11)這是我同母親的永訣。我在外養病期間,母親去世了,享年八十四歲。
【閱讀提示】
親情,是世界上最圣潔最真摯的情感。我們曾學過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我們的心都曾被為給兒子買橘子艱難攀爬月臺的老父親的背影打動過,也曾被"中國千千萬萬勞動人民中一頁"的朱德母親那平凡而偉大的母愛震撼過。看看孫犁寫的這篇散文,與所學的兩篇文章有什么異同,在孫犁平實的敘述中,點滴的追憶里,你能感受到那滾燙的親情嗎?
【思考練習】
1.作者在文中追憶了母親哪七件事?請概括出來。
答: (1)_ (2)____
(3)__ (4)__
(5)__ (6)__
(7)__
2.喪子,對母親是最大的打擊,在前四個自然段表面平淡的敘述中,實際隱含著母親正承受巨大打擊的沉痛感情。請找出隱含這些含義的詞語或句子,并作簡要分析。
答:_
3.第⑤自然段寫母親"像瘋了似的勞動",具體從哪些方面描寫?怎么正確理解帶點詞語?
答:從①__ ②__ ③__ ④___ 四方面敘述描寫。對帶點詞正確的理解是:______
4.第⑥自然段寫母親養育幼小多病的"我",文中畫線的話如何理解,寫出了母親怎樣的感情?聯系全文,你能揣摩出作者記住母親這番話是怎樣的感情嗎?
答:_
5.請揣摩下面三個句中的帶點詞,比較它們在不同語句中表達的不同意義,說說它們各自的作用:
①我生下來,就沒有奶吃。
答:________。
②家里有一棵月季,父親養了一春天,剛開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給我送去了。
答:_
6.概括文中母親的性格:
答:_______。
7.本文在語言表達和選材上與(背影)《回憶我的母親》有什么異同?簡要分析。
答:___
33.錢鐘書
錢先生幼時,家人為他"抓周",他抱起一本書不忍便釋,于是得名為"鐘書"。
先生在事業上有幾個驚人之績:其一,_______其二,_____。其三,______
讀過《寫在人生邊上》的人可能不多。而看過并稱道電視劇《圍城》的觀眾則難以數計。
先生在作品中體現出的才情、眼光和趣味,被楊絳先生稱為"癡氣";有人把這個詞理解為錢先生在生活中偶爾一現的"遷闊之氣",其實,那才是洞見真理的大智慧呢。
能夠通讀《管錐篇》的人肯定不多。這不僅是因為它評說了十大部古籍(幾乎囊括了中國文化的所有領域),引用著作達 1800種之多,而且還因為先生精通拉丁、法、英、德等數種外語,以及全書純以典奧文言寫就。
現在"錢學"已日漸成為一門顯學,而錢鐘書本人仍像從前那樣淡泊寧靜,據說一些歐美學人去北京有兩個目的:一是看長城,二是希圖能拜見錢鐘書。一次英國某女士在電話中求見,錢先生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從許多方面來看,錢先生是后學難以企及的。且不說他曾被吳宓先生指為"人中之龍",也不說他的《圍城》被視為"整個人類基本生存狀況的寫政,就論其空靈大方的幽默,也令人嘆為觀止。
錢鐘書少時喜讀《三國》、《水游》,能熟記各種兵器的斤兩,但卻常常認不清阿拉伯數字l、2.3,穿鞋也會不分左右。有人說先生的幽默出自真情性,嗯,看來確實如此。
【閱讀提示】
假如要你用幾百字寫出自己所熟悉的一個人,大概不算太難;可假如要你用幾百字寫出一個名人,大概就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了吧。寫人,是散文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方面寫得好的散文,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魯迅的《藤野先生》就是一個例子。這類散文的感情基調會因人而異、因內容而異:有的可能喜悅、有的可能哀傷、有的可能深沉委婉、有的可能激越昂揚……寫人的方法自然也是多種的;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夾敘夾議……語言風格也會有所不同:或平實、或幽默……讀讀本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在幾百字的短小篇幅中抓住特點把錢鐘書先生活靈活現地介紹出來的。
[思考練習]
1.顧名思義,錢先生的名字"鐘書"二字應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
2."淡泊寧靜"是捐錢先生的______
3.第二段的橫線上,原文有以下幾句話,你認為怎樣排列才恰當?(寫出各句的序碼,不必抄錄原文)
①其巨著《管錐篇》問世以后,四海學子競相拜服,稱之為"古今奇書"。
②早年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縱談生活哲理,不久,論者便以"大散文家"名號相贈。
③據說僅僅是因為對"學者不宜作小說"之語不滿,便起筆試寫出一本《圍城》,而此書被譽為"最偉大的中國現代小說"。
答:_
4.你根據什么確定第3題中的三句話的排列順序?
答:_
5.從錢先生在事業上的幾個驚人之績來看,錢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_
6.第五段寫"一些歐美學人去北京有兩個目的"與寫錢先生的"驚人之績"有什么關系?
答:______。
7.錢先生的作品如何"驚人",作者沒有只言片語的評價,而是借助_______
來力陳"驚人",這樣寫可以收到____的效果。
8.試從"得體"的角度分析"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這句話,并指出它表現了錢先生的什么性格。
答:_
34.
①人,一落生,就想著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先是閉著眼睛用小嘴拼命吮媽媽的乳頭,沒多少日子就試著用小手抱著大奶瓶不放了。才會坐,就想爬;剛能爬,就要走,還沒站穩,就邁樓梯了。這就是生命、生長。一旦停止了迸發自我潛力的追求,生命原地踏步了,青春就會悄悄隕逝,遺下的只是機械的生理重復。
②今年新春,綠衣人送來一張賀卡、一張照片、一頁短箋。那照片上的畫面好熟悉,是座小木屋。咦,這不是《小木屋》報告文學電視片攝制組赴西藏拍攝時,贈給森林生態女學者徐鳳翔的那座小木屋嗎?徐鳳翔癡心夢想在西藏建立一座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哪怕只是一座小木屋。她以一弱女子在近半百的年紀,離家別子,七次進藏,七載奔波……為此,我們攝制組和當地駐軍盡我們所能,為她建起一座小木屋。至此,西藏高原上又一座新的科學實驗站--盡管它很小,很簡陋。當然,建起這座小木屋,并不是只為了一個徐鳳翔,也是為了千千萬萬科學工作者的夢,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夢。夢想、追求,是人的生命、群體的生命,也是一個國家的生命。
③呀,這并不是1984年5月攝制組留給徐鳳翔的那座小木屋,而是一座新搭的小木屋。在這座小木屋的后邊,齊刷刷的一排白色的兩層樓的科學實驗室,正立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西藏牧學院的校園里。"小木屋"是科學樓前區的有紀念意義的裝飾性標志。徐鳳翔就是從力所能及的小木屋的夢起步,奔走了十來年,如今夢圓了。朋友,祝賀你。當你這位被藏族人民尊稱為"白衣仙女"的生態學者,有了藍天托付的雪山般的科學實驗樓,鳳翔,你又在追求什么呢?你又有什么新的苦惱,新的橫憬……
④當一個夢圓了的時候,我們又開始追求另一個夢,渴望去做另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夢的回聲喚起新的夢,循環不已,生命不息。
⑤且喜夢多夢酣,何計夢破夢圓。
【閱讀提示]
有些散文,"廢話'好像多了點,比如本文,僅保留②③兩段,事情也交代清楚了,為什么還要有前后那幾段呢?不要小看了這幾段,作者正是通過這幾段的敘述和議論,把他對人生的看法、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形象地表達出來,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文章主題的認識。
【思考練習]
1.橫線處應填的詞語最合適的一項是:()
A.立起B.豎起C.崛起D.建起
2."夢"在文中指的是:()
A.做夢B.聯想C.幻想D.理想
3.第③段中加點的"這"指代的是什么?
答:_
4.從第④段中選出一個短語做本文的題目,最合適的是哪一個?
答:_
5.從文中找出一個最能表現徐鳳翔執著追求精神的句子。
答:_
6.文章開頭稱徐鳳翔用"她",后來用"你",為什么要變換人稱?
答:_
7.用兩句詩結尾有什么作用?
答:_
35.海燕
鄭振鐸
①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勁俊輕快的翅膀,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一只小燕子。當春間二三月,輕飔微微的吹拂著,如毛的細雨無困的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時,那些小燕子,那末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飛來,加入了這個雋妙無比的春景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的生趣。小燕子帶了它的雙剪似的尾,在微風細雨中,或在陽光滿地時,斜飛于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卿的一聲,已由這里的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再見只卻雋逸的在粼粼如裂紋的湖面橫掠著,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的蕩漾了開去。那邊還有飛倦了的幾對,閑散的想息于纖細的電線上,--嫩藍的春天,幾支木桿,幾痕細線連于桿與桿間,線上是停著幾個粗而有致的小黑點,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圖畫呀!還有一家家的快樂家庭,他們還特為我們的小燕子備了一個兩個小巢,放在廳梁的最高處,假如這家有了一個匾額,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來住了,第二年,我們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對,它們還要來住。
②"燕子歸來尋舊壘。"
③這是去年的主,還是去年的賓,他們賓主間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幾家,小燕子卻不來光顧,那便是很使主人憂戚,他們邀召不到那雋選的嘉賓,每以為自己命運的蹇劣呢。
④這便是我們故鄉的小燕子,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曾使幾多的孩子們歡呼著,注意著,沉醉著,曾使幾多的農人們市民們優戚著,或舒懷的指點著,且曾平添了幾多的春色,幾多的生趣于我們的春天的小燕子!
⑤如今,離家是幾千里!離國是幾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馳于萬頃海濤之間,不料卻見著我們的小燕子。
⑥這小燕子,便是我們故鄉的那一對,兩對么?便是我們今春在故鄉所見的那一對,兩對么?
⑦見了它們,游子們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輕煙似的,一縷兩縷的鄉愁么?
⑧海水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海波是平穩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樣,偶有微風,只吹起了絕細絕細的千萬個粼粼的小皺紋,這更使照曬于初夏之太陽光之下的、金光燦爛的水面顯得溫秀可喜。我沒有見過那末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云,平貼于空中,就如一個女郎,穿了絕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圍繞了一段絕細絕輕的白紗巾。我沒有見過那么美的天空!我們倚在青色的船欄上,默默的望著這絕美的海天;我們一點雜念也沒有,我們是被沉醉了,我們是被帶入晶天中了。
⑨就在這時,我們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現了。它們仍是雋逸的從容的在海面上斜掠著,如在小湖面上一樣;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與翼尖一打,也仍是連漾了好幾圈圓暈。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飛著飛著,不會覺得倦么?不會遇著暴風疾雨么?我們真替它們擔心呢?
⑩小燕子卻從容的想著了。它們展開了雙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雙翼如浮圈似的支持著體重,活似一只烏黑的小水禽,在隨波上下的浮著,又安閑,又舒適。海是它們那么安好的家,我們真是想不到。
(11)在故鄉,我們還會想象得到我們的小燕子是這樣的一個海上英雄么?
(12)海水仍是平貼無波,許多絕小絕小的海魚,為我們的船所驚動,群向遠處竄去;隨了它們飛竄著,水面起了一條條的長痕,正如我們當孩子時之用瓦片打水鏢在水面所劃起的長痕。這小魚是我們小燕子的糧食么?
(13)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著,浮想著。它們果是我們故鄉的小燕子么?
(14)啊,鄉愁呀,如輕煙似的鄉愁呀!
【閱讀提示】
托物寓意、借景抒情、象征等,是散文創作常用的手法。作者筆下的景或物,在不同的文章中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抒發不同的情感,這一點是閱讀散文時要注意的。比如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以海燕象征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而讀我國作家鄭振鐸的散文《海燕》時,肯定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那么,兩篇《海燕》所寫的海燕分別有什么含義呢?在描寫手法方面有什么不同呢?所抒發的感情又有什么不同呢?
【思考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詞。
憩息--
蹇--
浮宅--
游子--
2.讀著第①段中"嫩藍的春天……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圖畫呀"一句,你能想象出這個有趣的畫面嗎?如果讓你用一個比喻來形容這個畫面,你說它像什么?
答:_
3.作者寫眼前所見的小燕子是在什么地方?交代這個地點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
4.讀第⑥段,作者看見的小燕子真的是故鄉的小燕子嗎?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段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
5.從全文看,作者主要是寫在船上看到的海上的小燕子,那開頭幾段寫故鄉的小燕子是否文筆用得太多,有詳略不當之嫌?
答:_
6.讀第⑧段,舉例說明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并指出其作用。"
答:__________
7.本文表達了作者深切的鄉思鄉愁。從全文看,是否屬于一篇哀婉傷感的作品?你能從文中找出一些句予證明你的看法嗎?
答:_________
8.指出本文與高爾基的(海燕)的異同點。
答______________
36獸 .人 .鬼
聞一多
劊子手們這次杰作①我們不忍再描述了,其殘酷的程度,我們無以名之。只好名之日獸行,或超獸行。但既已認清了是獸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類的道理和它費口舌了。甚至用人類的義憤和它生氣,也是多余的。反正我們要記得,人獸是不兩立的,而我們也深信,最后勝利必屬于人!
勝利的道路自然是曲折的,不過有時也實在曲折得可笑。下面的寓言正代表著目前一部分人所走的道路。
村子附近發現了虎,孩子們憑著一股銳氣和虎搏斗了一場,結果遭犧牲了,于是成人們之間便發生了這樣一串紛歧的議論:
--立即發動全村人手去打虎。
--在打虎的方法沒有布置周密時,勸孩子們暫勿離村以免受害。
--已經勸阻過了,他們不聽,死了活該。
--咱們自己趕緊別提打虎了,免得鼓勵了孩子們去冒險。
--虎在深山中,你不惹它,它怎樣會惹你?
- -是呀!虎本無罪,禍是喊打虎的人闖的。
--虎是越打越兇的,誰愿意打誰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的。
議論發展下去是沒完的,而且有的離奇到不可想象。當然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的議論。至于那(為虎作倀)的鬼的想法,就不必去揣測了。但愿世上真沒有鬼,然而我真擔心,人既是這樣的善良,萬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弄啊!
注釋:
①"劊子手們這次杰作"指的是國民黨軍警特務闖入昆明的大學,鎮壓反內戰的民主運動,制造出的震驚全國的"一二·-"血案。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反動派無視人民群眾的和平要求,企圖發動內戰,遭到廣泛反對。1945年11月25日晚,國民黨反動派出動軍隊破壞昆明市大中學生的反內戰晚會,激起學生的罷課抗議行動。12月1日,國民黨軍警特務在西南聯合大學、師范學院兩處投擲手榴彈,造成學生死四人、傷十余人的流血慘案。
【間讀提示】
習慣上,人們往往把散文分為兩類:抒倩性做文(如《白楊禮贊》)和敘事性散文(如《 野先生》。但有時,們還會提到這樣一種散文:它夾敘夾議,既像記敘文,又像散文,這就是議論性散文。魯迅的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就屬于這一類。讀這一類散文,要懂得它不論是記敘還是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但與一般議論文比,由于有了記敘的成分,這類文章往往顯得更生動、形象些。本文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思考練習】
1.解詞,并為加點字注音。
為虎作倀--
揣測--
2.作者在本文中所要闡明的觀點是________
3.文中的"孩子們"是指_________
4.文中的"老虎"是指______
5.文中的"成人們"包不包括壞人?請從文中找出根據。_______
6.分析"成人們"的七種態度:
第一種:________
第二種:________
第三種:_______
第四種:________
第五、六、七種:_________
7.作者為什么要分析這七種人的態度,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
8."那(為虎作倀)的鬼"指什么人?作者為什么要提醒人們不要受他們的愚弄?
答:________________
9.本文插入一個寓言有什么作用?_________
37.散文兩篇
落花生
我們屋后有半畝隙地,母親說:"讓他荒蕪著怪可惜,既然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辟來做花生園吧。"我們幾姐弟和幾個小丫頭都很喜歡--買種底買種,動土底動土,灌園底灌園;過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媽媽說:"今晚我們可以做一個收獲節,也請你們爹爹來嘗嘗我們底新花生,如何?"我們都答應了,母親把花生做成好幾樣底食品,還吩咐這節期要在園里底茅亭舉行。
那晚上底無色不大好,可是爹爹也到來,實在很難得!爹爹說:"你們愛吃花生么?"
我們都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底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底氣味很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制油。"
我說:"無論何等人都可以用賤價買它來吃;都喜歡吃它,這就是它底好處。"
爹爹說:"花生底用處固然很多;但有一樣是很可貴的。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他們的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底心。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密人把他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他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他才能知道。"
我們都說:"是的。"母親也點點頭,爹爹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因為他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了。"爹爹說:"這是我對于你們底希望。"
我們談到夜闌才散,所有花生食品雖然沒有了,然而父親底話現在還印在我心版上。
落花生的性格
在許多果品里,我最愛落花生。這并不僅僅因為①它價錢賤、好吃,而實在因為②它有許多可貴的德性,可以讓我們深思,可以從③它得到許多啟示。
落花生看起來很軟弱,矮矮地趴在地上,既不能當先迎接太陽,也不會在風雨里表現英姿或者嬌態。毛茸茸的暗淡葉子,平凡粗俗的黃花,一點兒也不動人,可是它的生命力很強,韌性很大,不怕冷也不怕熱,耐旱也耐澇,碰著冰雹,受害很輕。病蟲害更少,連土地的肥瘦也不選擇,總是一點兒一點兒地長,把它的種子散布到全世界,海灘也有,山坡也有。這種偉大的適應力,是許多嬌嫩、高貴的植物趕不上的。
落花生偷偷地開花,暗地里結果,每一棵長的果子并不多,可是每一顆果子都有發展為一棵新生命的可能。世界上有些充滿野心的植物,像柳樹的飛絮,榆樹的散錢,椿角,蓬子,隨風飄舞,像是一下子要把它的種子鋪滿世界,其結果100棵種子里也不見得有一顆能成就長大。野心的大小跟成功常常成反比例。落花生安分守己,發展得很慢,腳步卻踏得最堅實,它很少碰到失敗。
許多植物憑借動物的力量或是風的力量,來[ ] 種子。它們不能不以美麗的顏色,芬芳的味道,輕浮的身體來[ ] 對方,[ ]對方。落花生不想借助外力,它把果子深深地埋在土里,表皮長成跟泥土一樣的顏色,一層又一層,外面沒有色,也沒有香,把濃厚的油澤包藏在最中心,頂謙虛,頂本分,像闃然(qu,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自修的君子。
在蔓生植物里,凌霄、藤蘿是美麗的,葡萄、西瓜是甜蜜的,繭絲、牽牛是潑辣的,可是比起落花生來,都像缺少了些什么,落花生在平凡里有雄奇,在渺小里有偉大。
注:落花生,蘇南地區也叫花生。
[閱讀提示]
托物言志,是許多散文喜歡采用的方法。初學寫散文的人,可從模仿學起。上面兩篇文章,都是從平凡物中開掘出不平凡的哲理。這其中,托物言志的寫法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有助于作者把所要說的道理生動、形象地表述出來。順便提一下,許地山的筆名叫落花生,看來,作者對落花生此物大概是情有獨鐘吧。
另外還要提到一點:現代漢語是逐步發展形成的,所以幾十年前作品的用詞與今天的會有一些不同,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中的"底",現在寫為"的";文章開頭的"他",現在寫作"它"
【思考練習】
1.指出《落花生》一文中加點詞在文章中的作用:()
(l)買種底買種,動土底動土,灌園底灌園;過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答:_____
(2)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他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他才能知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們談到夜闌才散,所有花生食品雖然沒有了,然而父親底話現在還印在我心版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析(落花生)的寫作過程:
___ 花生-__花生-___花生-贊美__-闡明__
3.(落花生)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所托之物是_____,所言之志是____
4.把《落花生的性格》第一段中三個"它"的意思解釋出來。
答:①它:___②它:___③它:____
5.依次填入《落花生的性格》第四段[]中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A.傳送 誘惑 適應B.傳播 迷惑 適應
C.傳播 誘惑 取悅D.傳播 誘惑 適應
6.《落花生的性格》一文中指出落花生有哪些可貴的德性?
答:____
7.根據(落花生的性格)第三段的內容填表(盡量用原文):
┌──┬───┬───────────┐
│對象│落花生│柳絮、榆錢、椿角、蓬子│
├──┼───┼───────────┤
│表現│ │ │
│ ├───┼───────────┤
│ │ │ │
│ ├───┼───────────┤
│ │ │ │
├──┼───┼───────────┤
│結果│ │ │
└──┴───┴───────────┘
8.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
答:_________________
9.讀了這兩篇文章后,你對托物言志這種寫法有什么認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精選散文26-37 相關內容:
  •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綜合訓練(通用12篇)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綜合訓練 [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120更新時間:2004-3-26文章錄入:admin ]1.對本文段層次劃分最恰當的是哪一項?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C.①②/③④⑤⑥...

  •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綜合訓練《升學指導叢書部分》(通用14篇)

    (五)我們的學校坐落在民族文化宮的后面,教育部大樓的南面。這座學校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一座座樓看起來很舊,但是,在這里生活和學習的人們,卻是朝氣蓬勃的。一進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紅色的影壁。...

  •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重建研討課----《安塞腰鼓》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的: 1、 整體感悟,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2、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 學習本文由寫實到寫意的寫作手法。...

  •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重建研討課----《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整體感悟,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2、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 學習本文由寫實到寫意的寫作手法。...

  • 初中語文課堂課后教學反思案例

    篇一:初中語文課堂課后教學反思案例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

  • 初中語文課堂課后教學反思范文

    本文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課堂課后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反思

    傳統作文教學中,學生寫完作文就交給教師,然后教師用上好長時間對每篇作文精批細改。費很大勁批閱出來,但到講評時,由于時間隔得長,學生早已淡忘,甚至不記得題目,對教師的辛勤勞動,認真講評,學生根本不買帳,收不到什么效果。...

  • 初中語文課堂課后教學反思

    篇一面對課改熱潮的沖擊,剛開始只是 任爾東南西北風,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態,但如今,時代發展的強烈需求,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入,改革課堂教學,尤其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是筆者...

  • 初中語文“課前五分鐘說話活動”總體構想

    有人形象地說,當今世界三大寶:口才、金錢加電腦。而將“口才”放在三寶之首,足以說明現代社會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愈來愈高。能理解、能思考的傾聽,準確、簡潔、流暢、自信的表達,文明、和諧、愉悅的交流,已成為現代人追求的目標。...

  •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活力,涌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

  • 初中語文課內閱讀之升學指導叢書部分(26個文段)

    一、現代文部分(一) 《回憶我的母親》(第6冊) ①勤勞的家庭是有規律有組織的。②我的祖父是一個中國標本式的農民,到八九十歲還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會害病,直到臨死前不久還在地里勞動。...

  •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綜合訓練

    [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119更新時間:2004-3-26文章錄入:admin ](一)上周末,妻子去農貿市場,發現有鮮嫩的薺菜,一下子買了五斤。...

  •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綜合訓練2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綜合訓練 [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120更新時間:2004-3-26文章錄入:admin ]1.對本文段層次劃分最恰當的是哪一項?()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C.①②/③④...

  • 初中語文課內閱讀之升學指導

    [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801更新時間:2004-3-26文章錄入:admin ]一、現代文部分(一)《回憶我的母親》(第6冊)回到開頭 ①勤勞的家庭是有規律有組織的。...

  •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綜合訓練《升學指導叢書部分》1

    ( 一 )上周末,妻子去農貿市場,發現有鮮嫩的薺菜,一下子買了五斤。午飯時,她眉飛色舞地說:“今天要請你嘗一嘗新!”說著,陸續擺開四道菜:薺菜炒肉絲、薺菜墨魚湯、薺菜炒雞蛋和薺菜豆腐湯。葷素搭配得頗為得當。...

  • 閱讀輔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精品小视频 |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 | 在线视频观看欧美日韩免费 | 欧美成人V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级毛片视频 | 黄色免费看网站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水蜜桃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1麻豆国产在线观看 | 粉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肛交视频 | 自慰系列无码专区 | 国产艳妇AV在线 | 欧美激情在线有限公司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 天天干天天草天天射亚洲 | 国产一区久久精品 | 秋霞一级国产毛片视频 |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 欧洲精品色 |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免费 | a毛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韩国三级理论无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 色窝窝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天天插天天爱 | hhh在线观看 | wwww.国产 | 久草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第一亚洲 | 早起邻居人妻奶罩太松av | 一级体片a | 日韩精品视 | 中文字幕无码网址 | 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