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的兒子說謊,和孩子一起成長
面對兒子這樣,媽 媽哪有心思安心工作,于是在網上查找相關的資料,媽 媽想幫助兒子改掉說謊的壞習慣,想從根本上了解兒子的說謊的原因,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說謊的心理,才能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孩子撒謊怎么辦?(一)
調查,孩子撒謊的種類并不亞于成人,包括無惡意的謊話、社交性的謊話、殘酷的謊話、善意的謊話、隱藏事實逃避處罰的隱瞞性謊話,以及蓄意說謊以獲利或增加威信的明顯謊話。事實說明,無論你如何教孩子,他們遲早會對你說謊。孩子愈大,謊話越多越高明,而且說謊得逞又逃過處罰,謊也越扯越多。撒謊,或者是因為無知,或者是因為害怕,或者是因為逃脫責任,都會引起父母的恐慌:“孩子撒謊是品質問題,這可怎么辦呢?”其實,反思自身,對癥下藥,對父母對孩子都是最有幫助的措施。
孩子說謊的真實原因
想象與現實混淆
這大多發生在6歲以下孩子身上,他們常會將想像與現實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卻說得像真的一樣。
學齡前兒童無法分清想象與現實,常常會把想像的事物當作現實的事物。在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表現力的發展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即興、隨意地把自己聽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經過自己的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現實的人或事上去,出現沒有邏輯、不真實的“撒謊”。但是他們的這種撒謊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屬于幻想型撒謊。
專家建議:
對于這種類型的謊言父母應該滿足孩子想象力方面的表現欲。鼓勵孩子自編一些故事,或者經常與孩子玩假扮游戲。如:可以將家里的一些玩具作為道具,可以把一些童話故事續編等,使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得到充分地釋放,并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不應該一味地批評、指責,這會損傷孩子的創造與想像意識,或者對孩子的表現聽之任之,會使孩子習慣性地將想象的事物當作現實的事物,導致孩子缺乏理智感,為成長埋下隱患。總之,幻想型撒謊往往沒有什么目的性,有時是很即興、很隨意的,對于這類孩子應注意啟發與引導。
由于想長輩或者逃避懲罰
孩子做事時不僅想做好,很大程度上也想讓父母、老師高興,從而得到更多獎勵。成功難度較大時,為了不讓父母、老師失望,只好“說謊”:“這次考試成績還沒有出來”、“考得還可以”等。還有,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特別是家里剛買來的東西,非要用手拿一拿,仔細看看,往往一不小心,就弄壞了東西,這時孩子內心緊張而恐懼,害怕父母訓斥打罵,不知不覺地開始說謊。有的孩子在做錯事情以后,內心會受到一種壓迫,擔心受罰而誘發其說謊。
其實,孩子并非生來就會撒謊,他們天性純真、直率,他們不會隱瞞自己的意圖,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不會控制自己的探索,他們是誠實的人。但當他發現自己的誠實引起了父母的不滿甚至是責罰,他就開始學會了裝假說謊。父母雖然很多的時候,理智上強調誠實的重要,可當具體到某一件事情時,情緒會戰勝理智,于是出現了不滿憤怒、責備,于是父母表現出更在乎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誠實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