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的兒子說謊,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五,相信孩子。也許家長培養講真話的孩子最重要的貢獻莫過于發展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表示信任,不論多大的孩子都會感到自豪。在法庭上,被告未被證明有罪之前都是清白的,但在家里卻不同,年幼的"被告"一開始就被認為是有罪的。即使發現孩子撤了謊,對他們的信任也不應結束。可以告訴孩子,一個謊言可以饒恕,但如果謊言繼續發生,就可能像喊"狼來了"那個男孩子那樣失去了人們的信任。
最后,家長們須牢記,對撤謊這個普天之下深感棘手的問題,從未有過容易的答案,盡管我們想盡千方百計,到頭來仍發現孩子說謊,因此,在家長與孩子之間必須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作為一個家長,開始時受到孩子的信任。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必須盡力爭得這種信任。
孩子撒謊或是恐懼的結果 (三)
家長和教師最不能容忍的問題之一,便是孩子說謊話。然而,又有幾個孩子沒有撒過謊?這一可怕的頑癥著實讓人頭疼。
國內某心理研究所用三年時間,調查了全國7個省13個城市430個家庭,發現有50%的孩子從3歲就開始撒謊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比例越來越高,到9歲時,說過謊的孩子上升到70%;而來自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統計資料更為驚人:全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歲前就學會不說實話,而到了7歲,98%的孩子都已說過謊。
從表面看,孩子不知道撒謊的后果有多么嚴重,所以才隨便說謊。其實,這種看法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據心理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孩子說謊有時是因為講了真話,而受到了懲罰,所以以后不敢再說真話;另外,家長處理不當也容易造成孩子說謊。
哲人羅素曾經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長年研究少兒心理問題的專家分析道:孩子說謊有種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出于無奈!他們說,撒謊有時是家長逼的!——這可能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想到的!
有時孩子并不想說謊,但又不能說出事實真相的時候,家長非要孩子交待不可,他只好選擇說謊。其實在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允許孩子沉默,他有沉默的權利。這也正是家長應該好好思考的!——大人在處理兩難境地的時候,可以用沉默來堅守自己的立場,而孩子在大人的逼問下則必須說出個一二三。真的說了要挨罰,孩子也只能說假的了。
那么,糾正孩子說謊,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不要輕易下斷言,說孩子品德不好。如果孩子已經說謊,你就要認真糾正孩子的第一次。既不要暴跳如雷,也不能輕描淡寫:“不就是撒謊嘛?小孩子嘛!”更不能鼓勵:“呦,兒子還真有能耐,把我們倆都騙過去了!”
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說謊行為。孩子最初說謊時,無論出于什么動機,總是比較緊張的,怕被家長識破而遭到訓斥,但也總抱有一種僥幸心理,以為家長不一定在意他的話,肯定會相信他的。最初幾次說謊,如果沒有因被家長識破而遭批評,他就會暗自得意,以后說謊的次數會更多;如果被家長識破而受到批評,也就不敢輕易地再說謊了。
家長發現孩子說謊后,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幫助他認識說謊的危害性。在孩子承認說謊不對,表示今后改正后,家長應當表示歡迎,表示深信他會改正,成為一個大家歡迎的誠實的人。這樣,孩子會受到鼓舞,徹底改掉說謊的毛病,逐步養成誠實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