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前五分鐘說話活動”總體構想
3、自愿品評
即對周圍新近發生、發現的人、事、物乃至一本書、一篇文章進行自由品評,以此明晰個人見解,闡述個人觀點。
4、自如演講
此項訓練不限題材、體裁,要求學生自選材料,自找話題,充分展示個性,以提高“演”的技巧和“講”的技巧。
5、自發辯論
教師在一定時期內,針對一些敏感的、熱門的話題給出一些論題,讓學生在五分鐘內自發自由的辯論。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采用哪種形式的“說”,每人都要備一本“課前五分鐘說話活動記錄表”。聽者一定要動筆,或記梗概或記重點詞句或詳記全部內容,讓說者有所得,聽者有所獲,既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又訓練學生的瞬間反應力、創造思維力和簡潔表達力,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學會聽說讀寫。
四、課前五分鐘說話活動的內容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說明語文說話的內容無處不在,語文延伸的點無處不有。但在限定的五分鐘說話訓練中,要讓學生說得好,說得妙,感受到“說話”的樂趣,必須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認知水平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按年級分階段循序進地科學安排訓練內容。
初一年級(起如階段):調動興趣,實現“敢”說。
初一學生,對上臺講話普遍存在畏懼心理。此時,訓練程度要小,要寓教于樂,啟智于趣。比如先背誦詩句篇章、名人名言,再鼓勵學生講述一些簡單的笑話、小故事、寓言、童語等。要求不宜過高,克服學生羞澀與膽怯心理,調動說話的“興趣”,燃起“想說”的焰火,因為這時候哪怕是一點小小的成功,也能激發學生奮進的波瀾。所以,本階段目的在于鍛煉膽量,豐富詞匯量,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訓練學生說話的準確度、簡潔度和合理性。
具體內容如下:
①日常對話;②簡要復述(課內外均可)、講故事;③自我價紹;④習成語說典故;⑤詞語接龍;⑥日記大家聽;⑦置疑解惑;⑧一周新聞發布;⑨自由辯論;⑩我與廣告詞;○11自由演講;○12專題演講;○13即興演講。
初二年級(提高階段):閃現智慧,激勵“愿說”。
經過一個學年的鍛煉,講臺不再陌生,害怕心理已消除,這時應讓每個學生“置身事內”,充分表現個性,并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變“要我講”為“我要講”,而且結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積累,將說話重點轉入到語言的錘煉、思維的拓展方面,從而訓練學生說話的巧妙度、有效度和生動性。
具體內容為:①自由交流;②描述性復述、講故事;③自我推薦;④語文開心辭典;⑤句子接龍(語句接龍);⑥好書大家談;⑦有問必答;⑧焦點再談虎色變;⑨專題辯論;⑩我為……解說(解說詞);○11自由演講;○12專題演講;○13即興演講。
初三年級(創造價段):展示個性,培養“會說”。
這一價段,無論從年齡、知識、經驗等方面來說,都應是說話訓練的最佳階段。除了一般的分析、綜合、表達外,還必須清楚的闡明自己的觀點、立場,并對之進行證明,從而訓練學生說話的敏捷度、中肯度和技巧性,最后成為葉圣陶先生說的“精于思想,富于感情、工于表達”的“會說”者。
具體內容為:①情境對話;②創造性的復述、講故事;③自我欣賞;④文學作品賞析;⑤話題(文段接龍);⑥名牌大家評;⑦巧問妙答;⑧一日要聞采播;;⑨正反辯論;;⑩我為……獻詞(元旦、國慶、教師節……);○11自由演講;○12專題演講;○13即興演講。
以上內容可具體到每周,也可以在周內交替進行,只是老師在選定“專題演講”、“即興演講”、“專題辯論”等具體內容時,要富有開放性和彈性,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擴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