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道怡人的“大餐” ──談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習作教學
吸引人的地方;編一個童話故事;自由習作。除“正餐”外,教材還在部分課文后面安排了“小練筆”,如,《小攝影師》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就讓學生接著往下寫;《玩出了名堂》文后安排的是“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吧!”;“我的家鄉也很美,我要寫一寫家鄉的一處景物。”這是《美麗的小興安嶺》課后的建議;學了《給予樹》之后,讓學生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這些“小練筆” 都和課文內容緊密相連,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是思想情感的升華,同時,“小練筆” 與寫作“正餐”也有密切的聯系,在日積月累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貴在平時。如果僅僅依*數得清的幾次習作訓練,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旺盛的求知欲的。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中年級的寫作要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在這一點上,“小練筆”是一個積極的有益的革新。
二、葷素搭配,花色繁多,營養全面
前些年,寫作教學比較講究限定體裁和題材。新課程的來臨,給作文教學也吹來了一陣清新的風。吹走了許多的禁錮和限定,也吹走了許多的抱怨和無奈。作文,重新開始恢復了自由身,并且日益活躍,越來越體現出它鮮活的生命力。我們從教材的8項寫作訓練中,就不難看出:作文教學的臉正悄悄地在改變……
1.內容上,從單一走向豐富。
8項寫作訓練,卻涵蓋了寫人、事、物、活動、地方、童話等多項練習。打破了原先許多舊教材三年級側重寫物、四年級側重寫事、五年級側重寫人的逐級排列的順序。而且,寫作的內容與同組中的課文有關聯,使得同組中的課文都成了優秀的范例;寫作的內容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關聯,身邊的人,每天都在開展的課外活動、曾經吸引我的地方……教材就像一位通曉孩子心靈的知心姐姐,在傾聽著孩子們的快樂和煩惱。
2.形式上,從呆板走向靈活。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收集了不少資料,有文字,有圖片,也有實物,我們還看到了、聽到了許多許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把他們理一理,寫成一篇習作。”《語文園地五》這樣的寫作訓練,打破了傳統作文教學你講我聽、你指導我寫的僵化局面,打破了課內與課外的界限,使寫作成為一種綜合性活動,需要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同樣的,也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單單是寫作技巧。
3.評價上,從一元走向多元。
作文的評價一直是個難題。學生寫,老師批的傳統格局還有很大市場。教材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把習作的實際讀者,從老師擴展到同學,再擴展到父母,甚至延伸到此外的其他人。交流的方式除了讀給別人聽,請別人提意見修改,還有裝訂成習作集或者把作品展示在教室里等。學生寫作文,除了要表達內心的感受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動機是獲得別人的贊同。教材滿足了學生展示自我和享受成功的需要,自然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就地取材,自助用餐,形式自由
教材中安排的習作內容,或是從課文中生發出去,或是取材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與相應的季節等相關事物相結合,不論哪一種形式,都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這樣的“大餐”,學生自然愛吃。至于“吃”的方式,也留給學生很大的自主權。如寫一個吸引你的地方,你可以寫與眾不同的,也可以和別人寫同一個地方;可似寫曾經去過的地方,也可以寫沒去過但很想去的地方。《語文園地八》中的習作訓練,更為開放,不規定內容和范圍,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學生沒有絲毫的學習負擔,因為供選擇的路多了,自然總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了這道“大餐”,的確是學生的大幸,但如何用好這道“大餐”,讓它發揮最佳的功效,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蘭心蕙質了。
(一)加足“佐料”
教材中的“小練筆”找到了課本資源讀和寫的結合點,也為我們指明了一條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教學中要重視教材中安排的練筆練習,但又不能滿足于此,教師要努力拓寬練筆的范圍和途徑。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練筆資源。
如學了《聽聽,秋夭的聲音》,教師可以提供一組聲音的素材或實地帶學生去野外聆聽秋天的聲音,寫下自己所聽到的和感覺到的。學了《花鐘》以后,帶學生觀察校園里花,引導學生寫寫觀察日記。既是小練筆,便可長可短,可抒可批,自由暢達。可以是續寫式;可以是填補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等。不過,這也給教師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因為備課時必須仔細鉆研教材,構思好課文的最佳練筆。
2.有效利用生括中的練筆機會。
秋天到了,寫寫秋風、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寫寫寒風、冰塊、大雪。開學了,寫下對自己的勉勵和希望。學期結束了,向父母匯報一學期來的學習生活。生活中到處是寫作的源泉,就看你有沒有發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視觀察日記的引導。觀察是認識自然,走進生活最好的老師。觀察的面宜廣,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觀察后要及時記錄,不計較文章長短,不計較結構筆法,只求真實。一開始,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例如:──談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習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