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不曾預約的精彩
青蛙能看到無邊無際的天。”有的說:“青蛙能看到又大又圓的天。”一切都在我的預設中,我欣慰地夸了幾句,小家伙也一個個心滿意足地坐了下去。這時,我看到陳*還高高舉著手,似乎還有一肚子的話非傾吐出來不可。陳*敢想,敢疑,敢說,常常獨辟蹊徑,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閃現。今天,他又會有什么問題呢?我走到他身邊:“說吧!把你心中的想法告訴大家!”小家伙早就在等我說這句話呢,一古腦兒把疑團抖摟了出來:“老師,天到底有多大?是方的還是圓的?我們怎樣才能看清?”這時,我的心咯噔一下,這下要糟,天是圓的還是方的?這個問題我在備課時沒有預見到,怎樣處置才得當呢?如果我用眼神或臉色甚至是課堂的紀律教育,對學生這種非預設的學習生成采取漠視的態度,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考,學生的創造智慧將泯滅其中。處置得當,將事半功倍,可能成為這堂課的亮點。如果我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潛在的創造性就不能很好的發揮出來。開放課堂,應該是學生思維的開放,而不是教師思維的開放,使學生有屬于自己的時空。對于“天到底有多大?是方的是圓的?”這個非預期信息,我決定采取“暫緩評價”的方法,把這個繡球打回去。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再闡明自己的想法,或者讓其他同學先發表意見,為自己的處理贏得時間。于是我說:哦?這個問題真夠難的,誰能回答?教室里一時寂靜無聲。
是不是學生們都被問倒了,我懷疑著,搜索著孩子們的一雙雙眼睛。這分明是一個個小腦瓜飛速地運轉著,我知道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個個奇特新穎而富有創造力的想法正在孕育中,一雙雙眼睛放射出了光芒。此時,老師是導演,學生成了課堂真正的主角,我們師生之間共同演繹豐富多彩、鮮活生動的成長話劇。
果然,有一生首先打破僵局:天有十萬八千里吧,因為孫悟空一個跟頭就到了天邊。同學們都被逗笑了,教室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生2提出了反對意見:不對,火箭上天一竄就不見蹤影了,天應該很大很大吧!等學生一個個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后,我說:天空到底有多大,我們現在的天文學家還不知道,這個問題要等你們好好學習,長大后去探索。
至此,應該還是在教師預設范圍之內,教師既引領學生親自走向知識,又激勵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發展了思維,可以功德圓滿了吧!另一個意外就在此時發生了。
一生把手舉得高高的,一雙明亮的眼睛閃著急切的光芒。不能讓學生這束光芒消失,我趕緊請他發言。他站了起來,用他那稚嫩的嗓音大聲地表述著他的疑問:老師,天有多大,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那我們不是跟井底的小青蛙一樣目光狹小嗎?一石激起千層浪,馬上有學生表示贊同:我也認為青蛙沒有錯,因為他沒有說謊,看到天有多大,就說天有多大,是個誠實的孩子。
又是一個未曾預約的精彩,正因為有了剛才的鋪墊,學生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提出質疑。這些孩子不但注意到了坐井觀天的表層含義,還深層次地觸及到了“坐井觀天”的寓意,拓展了成語的外延含義,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不禁被學生的探究精神所嘆服。我又豈能落后呢?我一字一頓地說:是的,我同意你們的看法,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的話,青蛙沒有撒謊,確實沒有錯,天到底有多大,我們現在也確實不知道。我們今天學的《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一個道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有些事物的認識,即使是你親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物的全部。所以,我們要多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盡量使自己站得更高些,認識事務盡量全面些,你們同意老師的看法嗎?全體學生響亮地回答:同意!
他們真的同意嗎?真的都明白了嗎?我這樣的答復同學們真的滿意嗎?分明有幾個學生的眼睛里還閃爍著什么。孩子們在課堂上悟到了很多,他們不光在學習過程中解決這問題,更把問題帶到了課外。可惜,下課的時間到了。我知道,下課后,肯定會有學生還會向我提出他們的疑問的。行禮后,我沒有立即離開教室,而是繼續在教室里等待著,果然,有兩個小女生走向了我。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學生在這堂課中一連串的質疑,令課堂泛起層層浪花,高潮迭起,給我們的啟示頗多。
啟示之一: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精彩生成的基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