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配角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歷來老師肩負著傳授知識之重任。于是每一個為人師者必傾其所有盡其所能把教材內容、自己所學所知之物傳授給學生,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設計的模式軌道運行。有人說老師的舞臺是課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老師必抓住課堂的四十分鐘來展示自己課前所做的種種努力,自然地老師成為了這個舞臺的主角,占據了不可替代的主導地位,而學生便成了一群看客聽眾,偶有所云,在人看來也是配角在彰顯主角的表演技巧。對此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并無疑義,回想自己也曾是一個忠實的看客聽眾。當時代的腳步踏入了二十一世紀,日新月異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之時,我們才幡然醒悟課堂的主角應該是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順應著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原則,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思想理念,“要求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這就對老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傳統發出了挑戰:課堂是屬于學生的,他們才是主角,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老師只是起著引導作用的課堂教學程序的組織者。所以我們老師必須收斂昔日課堂中的“霸氣”,學會做配角。
做慣了主角的老師們一定會發現,真正做好學生的配角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呢!那是一種技巧一門藝術!必須從思想意識、教學行為、教學手段諸多方面著手思考、實踐以成為一個出色的配角,讓主角煥發異彩。
任何一場領域的改革必從思想入手,思想得以轉變一切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所以,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接受新課程改革中的新的教育理念,認識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確教育的目標和方向,意識一切的教育都是為了學生發展。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一種知識,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學習知識的能力。這樣我們的老師才能在課堂中實現角色的轉變,讓原本展現自己才華的舞臺變成學生學會成長的基地。
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老師、學生心中似已根深蒂固。老師習慣于課前面面俱到精心鉆研教材、參考資料,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課堂上細致入微的分析,讓學生完全順著自己的思路理解接受知識。學生則習慣于聽老師的,認為老師講的永遠是對的權威的,久而久之,學生便成了老師的傳聲筒。老師自然成為了主角,學生自然當了配角。所以老師要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應用到課堂的實際教學中,始終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做到自己少講,學會聽學生的意見,辨學生的見解,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互相學習的位置,真正實現兩者平等的對話,培養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而老師發揮其穿針引線的作用,在尊重學生理解的同時及時對有所偏頗的看法進行引導糾正。這樣我們的老師也會在其中有所收獲,使得教學相長。
教育的新一輪改革剛剛起步,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首先要從每一個為人師者自身做起,從課堂的點滴做起,多思維多角度地探索,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就要我們老師真正學會做配角。紅花需要綠葉襯,只有我們的老師散發綠的美麗,那朵朵的學生花才會更加嬌艷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