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奶奶的生日》看后反思
呂茂杰老師的這堂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開放了課堂。本堂課中,教師盡可能讓學生多讀,讓學生從讀中去體驗,去感悟。在讀的這一過程中也充分看到了教師對學生的耐心,有一個學生一個詞語沒讀好,就讓他連讀了三遍才罷手,這其實也及時糾正了學生的錯誤,而不讓讀書僅僅流于形式。
其次,拓展教學的內容也是本課的一個亮點。課始,教師請同學們交流匯報課前搜集到的各種紙的資料,課中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展示了蔡倫、龐大的紙家族,演示了紙的發展過程及其歷史意義。還讓學生在課外設計新型紙,這樣教師課內外就同時利用了起來,因此也大大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
還有在本課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個體。如在教學中在探究紙的特點和作用時,教師讓各小組學生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要探究的內容和方式,然后在個人獨立閱讀、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交流,最后集思廣益,推薦出到班上展示學習成果的小組代表。這樣既可使學生獲得獨特的個人體驗和感受,又滿足了學生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需要,大大增強了閱讀的實效性。
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也應在這些方面多下些工夫,讓學生真正的掌握好課內外的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