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奶奶的生日》聽后感3
在周一的中午,語文教研組進行了網絡學習,聽了呂老師的一堂課《紙奶奶的生日》后,我感覺很樸實,很實在。給我有了以下的幾點感動:1、分組合作學習
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將學習的信息大容量、高頻率地在課內互動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呂老師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法,自學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新型紙。(分角色讀一讀,配上表情和動作演一演;甚至還把自己想象成就是這種奇妙的新型紙,向同學們作自我介紹。)教師只在學生不懂處點撥,不明處啟發。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獲得了充分的建立自信和自我展示的機會,因此興趣盎然,思維活躍。通過這種表演形式的匯報,讓學生更好地領悟了各種新型紙的特點和作用,加深了記憶。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增加自主實踐活動的機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呂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進行角色表演——讓學生頭戴頭飾,以第一人稱“夸自己”(介紹一種奇妙的紙)。這樣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語文學習規律。學生通過表演,潛移默化地將書中的語言內化為個人語言,也真實地感悟到了紙的誕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極大方便,體會到科技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從而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