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一節公開課
霞云老師急匆匆的趕來說有人在我教室等著聽課,著實嚇了我一跳,我驚慌失措的沖向教室的時候和來找我的科代表撞了個滿懷…… 沒辦法!按原計劃進行,把上節課公開課沒落實的東西落實,上節課我上的是《黃河頌》,用了一周的時間精心設計了課堂流程,制作了漂亮的課件,同事們都說感覺不錯。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實同學們所學很有限。正因為此,我準備這節課給學生來盤地地道道的“回鍋肉”,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去想怎么裝飾課堂氛圍了。 可是,我緊張!偏偏連準備當范文來評講的作業本都沒找到。有學生在向我使眼色:哈哈,洋相了吧 ? 我不能出洋相!我馬上鎮定下來,點評上節課的仿寫,鼓勵,指導方法,再寫,然后展示,互評,學生開始熱鬧起來,說的頭頭是道,我也進入了狀態。接著美讀,昨天為了完成課堂任務讀的相當不夠,僅僅流于形式。先是讀法指導,首先要求把握基調,讀好細節,學生自讀,好好推敲,細細琢磨。然后是更高要求,醞釀情感,讀出氛圍,學生有了對黃河精神的理解,讀的用心用情,讀的投入,我似乎感受到了教室回蕩著一股激越的浪潮,課堂氣氛達到空前。最后,我提出了最高要求——超越文字,讀出激情。要求忽略文字,聞其聲就能悟其情,接著互評,學生評價尖銳而苛刻,再讀——展示,課堂達到了高潮,學生讀得慷慨激昂,讀得熱血沸騰…… 課后,張瓊老師對這節課做了深入細致的點評。在指出某些不足的同時也肯定了課堂的亮點,認為學生真正學到了東西。沒想到一堂極普通的常規課也有亮點?這讓我不得不深思。 試比較這兩節公開課,第一節是花了很長時間精心準備的,課后我關心的是:我的課堂結構是否完整?重難點是否突出?課件是否漂亮?學習氛圍是否熱烈?教態是否端莊?語言是否流暢 ?因為我是做給教師看的,做給專家看的,我要展示的是我教師本人的才華,是我的聰明才智,而不是學生的所學所獲,更沒想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就好比我們請客人吃飯,常常最是講究色香味,首先是色,尤其在乎的是好看,殊不知,營養才是關鍵,才是真正需要,光好看沒有營養不合味口也是吃不飽的。上課也一樣,學生所得才是重點,在這節常規的公開課里,學生是真正的課堂主體,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來,真正一盤簡簡單單但卻營養豐富的家常味道,既經濟又實惠。 我們的教學就應該如此,把常規課用公開課的精神去準備,把公開課用常規課的心態來完成。少些表演,多點務實。 總之,感謝張老師的這次“突襲”,讓我真正明白,什么樣的公開課才是最好的公開課,那就是務實和創新,務實是基礎,創新是升華,沒有務實而談創新,終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