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教學三得
穿著”,那青蛙就不能露著雪白的肚皮了!生:也不能把“鼓著”改為“長著”,因為改為“長著”就看不出青蛙眼睛是凸出來的了。
生:改成“瞪著”也不好,那樣的話再讀課文就覺得青蛙媽媽太兇了!“鼓著”多好呀!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說的真好!老師給你們鼓掌!
心得一: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比較辨析中懂得了課文用詞的準確,生動形象。對于刻畫人物,表達思想內容起重要作用,對培養學生語感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大有益處的。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不正是要學生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嗎!
教學片段二:
師:同學們,小蝌蚪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你們覺得高興嗎?
生:老師,小蝌蚪早就應該找到它的媽媽了!在它遇到鯉魚阿姨的時候,如果不是鯉魚阿姨沒和小蝌蚪說清楚它們樣子,它們就不會把烏龜錯認成自己的媽媽了!鯉魚阿姨是認識青蛙,她為什么不說清楚呢?
師:(贊賞)對呀!這個問題連老師也沒想到!那如果同學們是鯉魚阿姨,你準備如何對小蝌蚪說呢?
生:如果我是鯉魚阿姨,我就說:“孩子,你們的媽媽呀,四條腿,寬嘴巴,頭頂上鼓著一對大眼睛,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生:如果我是鯉魚阿姨,我還告訴小蝌蚪:“你們的媽媽叫青蛙她叫起來呱呱呱的!
生:如果我是鯉魚阿姨,我還告訴小蝌蚪:“你們的媽媽經常蹲在大荷葉上,從這個荷葉上一下子蹦到那個荷葉上。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師:你們比鯉魚阿姨說的具體,相信小蝌蚪不會把烏龜認成自己的媽媽了。那么在平時當別人向你詢問問題時,你應該怎么做才能幫助別人呢?
生:我要把我知道的都告訴別人!
生:要說的明白。
生:如果別人問的人是我認識的,我可以帶他去!
心得二:學生大膽的對鯉魚阿姨的回答提出質疑。這種質疑正是學生理解課文基礎上的思維表現。在我們成年人眼中可能覺得這種質疑太簡單或是存在問題。但是對于老師來講應保護學生的這種大膽質疑!白x須有疑”嗎!而且在質疑之后的教學,不正是對學生進行了較好的說話訓練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課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大膽想象,敢于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的精神得到了全面的培養,同時學生的動口、動腦能力和發散思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雖然學生的這些回答很幼稚甚至是錯誤的。(雌青蛙不叫,呱呱叫的是雄青蛙。但是對小學生來講能抓住青蛙的叫聲這一特點來說,就值得表揚!課后在關于“青蛙知識你知多少”的活動中我和學生了解了很多關于青蛙的知識,當然也包括這一點。)最后和學生談到了生活中的問題關于有人詢問時應如何對待,不正是學語文用語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