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文新課標的反思
用新材料,讓學生耳目一新,想寫愛寫,表達真情實感。如讓學生把自己喜愛的動物玩具帶到學校來,幾個孩子湊在一起,要求孩子根據動物的性格特點編童話故事——如根據獅子兇猛,狐貍狡猾,小羊溫順,猴子靈活等編排故事情節。這顯然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復雜心智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孩子走進了童話世界,跟小動物們同喜共憂,感到興趣盎然,其樂無窮。2、以疑激趣。學生都有對沒有定論的事物發表看法的沖動,因此,設疑也能讓學生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有疑問、有爭議的問題,使學生產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寫自己對疑義的理解和看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3、以奇激趣。對未知事物探索的好奇心也是大多數學生都具備的,奇異、奇特的事物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寫對事物的探求過程,或寫奇特事物本身,寫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二、注重實踐性,“動”中求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葉圣陶先生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教師盡可能擴展學生的生活空間,接觸自然深入社會,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景物映入學生的腦海,豐富學生的感性經營機制。讓他們在社會、學校、家庭的生活實踐中觀察、認識、體驗,在平淡中找新奇,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如果學生題材庫充裕,隨手拈來,寫作時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而發,自然就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來。
有句話說得好,“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綜合性學生和綜合性實踐活動中有許多動筆的機會,我們要指導學生處處留心,抓住機會,自覺地歷練自己的寫作能力。
三、重視開放性,“活”中求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主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作文教學要實現在“封閉”轉向“開放”,首先是教師觀念上要開放,要樹立大語文觀,要立足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