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早教你占幾點呢?(早教指導)
不是你的嗓門越高就越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聲調和結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絲毫感覺不到尊嚴的存在,也把你的修養咆哮得無影無蹤。如果大人孩子都發脾氣,批評很有可能會升級為哭鬧和打罵,教育的效果抵消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嘴上說“扔掉”,但是手上卻沒有真正“扔掉”,媽媽的威信也由此喪失。
教育有方:
千萬不要以為你的態度,包括表情、語氣和目光無足輕重,只有好心就足夠了;不肯在表達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難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因為,有時候他們拒絕的不是批評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
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也能達到批評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氣,讓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難養成的習慣,媽媽應該對陶陶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東西就鼓勵一下。孩子被媽媽的肯定激勵著,會慢慢學會獨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傷痕三:喋喋不休—過濫的批評引來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種形狀的小珠子,串起項鏈漂亮極了;但當她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幾個透明的圍棋棋子充當“夜明珠”時,哭著喊著要,對方不給,她就把人家裝“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錯誤批評:
玟玟的舉動讓媽媽覺得很沒面子:“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不能總是看著別人的東西好,你家里的玩具還少嗎?自己的東西扔在一邊不玩,一看到別人拿點什么就跟寶貝似的,真沒出息……下次再這樣,我絕不再給你買任何玩具!”
留下的傷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鮮感的批評,不能給孩子大腦以明顯的刺激,說得越多,孩子越會把這些話當成耳邊風。而且,別看孩子小,對語言的領悟能力一點不差,“沒出息”、“占有欲”一類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話很容易引起他們內心的反感,明著或暗著和你對著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會有增無減。
教育有方:
漂亮的和新鮮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誘惑,抵御誘惑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不妨告訴孩子:她喜歡自己沒有的東西并沒有錯,但他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更不能搶或毀壞。接著向孩子講清楚:世界上的好東西多得數不清,我們不可能全部擁有;如果特別想要,就得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比如如果對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換。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孩子們從小到大,所犯的錯誤許多,每個小孩子們都需要父母來修正一個又一個的缺點與毛病,但是父母們的方法要正確,希望家長們對孩子的批評都能夠掌握一定的分寸,盡量的不要傷害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