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道理可以讓寶寶更懂事
家長們每次感到乖巧懂事的小寶寶無限的羨慕,這是誰家的孩子如此懂事呢,家長是怎么教的呢。其實家長不要羨慕人家,只要你掌握了一定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可以讓自己的寶寶也成為如此懂事的寶寶。
寶寶的國學美德教育5大經典場景
孩子日后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是父母最大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一個個特定的情景,把老道理與孩子的行為結合起來,使之浸潤在“孝、禮、勤、誠、恥”之中,感受美德就在身邊,在親力親為中逐漸使自己的品行高潔起來,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要知道,很多古老的國學經典,在今天看來,仍然適用!
場景1 吃東西時講“孔融讓梨”
如今的獨生子女大多是小皇帝,見了喜歡的食物只顧吃獨食,或者先把好的挑了吃,不懂得謙讓。此時,正是爸爸媽媽給孩子講“孔融讓梨”故事的好時機。
講完了,問問孩子:“寶寶吃東西時應該怎樣做呢?”也許,孩子立刻會挑一個最大的雞翅遞到奶奶嘴邊:“奶奶年紀大,應該吃最大的。”
因此,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將這個故事作為飯前或吃點心前的保留節目,請孩子給大家講一講。日久天長,就能將體貼關心他人的行為衍化成一種習慣了。同時,父母可以由此引導孩子誦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讀來朗朗上口,孩子容易記住且有興趣反復誦讀,并能從中學到不少好品質。
場景2 從“黃香溫席”中懂得孝敬長輩
在家里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面:爸爸下班回家,累了,和衣而臥,不一會兒就睡著了。這時候教寶寶關心、孝敬父母,他一定能記得牢。媽媽拿一床小被子,自己握住兩個角、讓寶寶手牽另兩個角,對他說:“看,爸爸睡著了,咱們給他蓋上被子吧,不然要凍感冒的。”然后,和孩子一起輕輕走出臥室、關上門,關掉電視機,讓爸爸好好休息。
隨后,媽媽告訴寶寶:“好孩子都要學著孝敬長輩。《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說的就是9歲的黃香關心、照顧父親的事。那時冬天屋里特別冷,小黃香就悄悄給父親鋪好被、鉆進被窩,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子,再招呼父親睡下。他也用自己的孝心,溫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從此就傳開了。”緊接著,啟發寶寶想一想:如今,冬天家里都有暖氣、不用溫席了,但寶寶是不是也該時時學著黃香的樣子,關心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呀?
教育要點:
孩子的行為需要鼓勵,等爸爸醒來,媽媽一定要主動告訴他,寶寶怕爸爸著涼,給他蓋上了被子。爸爸則要夸孩子懂事,是個和黃香一樣有孝心的好寶寶。如此趁熱打鐵,下次去奶奶家,寶寶也許會說:“把我的巧克力給爺爺帶上,這樣他就能不抽煙了;我還要提醒奶奶按時吃降壓藥……”百善孝為先,教會孩子如何孝敬長輩,對其一生的成長都很有好處。
場景3 孩子“以我為中心”時講《弟子規》
不少寶寶都是“小磨蹭”,父母招呼洗澡、收拾玩具或停止看動畫片,說了幾遍也不見他們動彈。每遇到這個場面,父母最好趁機教《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自己說一句、讓孩子跟著學一句,再講解一番,使之明白,父母招呼自己,應立即答應;父母要求自己做一些事,也應很勤快;父母教導的時候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批評要愉快地接受。告訴他,從古至今,孩子都是這樣尊敬父母的,由此使他們學會尊敬父母長輩、懂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