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回到語文課堂——學習點滴體會
讓美回到語文課堂
——學習點滴體會
定海五中 王珊萍
暑期新課程培訓讓我最大的體會是:讓美回到語文課堂。怎么讓美回到語文課堂呢?
讓美回到語文課堂來,先得讓學生們樂起來。如果學生們快樂不起來,語文課再美再妙也都是白搭。當今的中學生實在是太可憐了。每天疲于應付“題海戰(zhàn)”,再美再好的學科也美不起來。 “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本”,可如今又有多少學校、多少教師在真正的“以學生為本、為主體”呢?我想:語文是學生們平時使用頻率最大、彈性也最大的學科。要學好語文關鍵在于平時的點滴的積累,她不必象數(shù)理化一樣需要反復的演練。尤其在強化復習階段,語文教師應擠出時間讓他們樂。如果連語文教師也不讓出時間來,誰還會給他們擠出時間來樂?我真希望做語文教師的能比其他教師有更廣闊的心胸。當然,“讓”時間也得有理有節(jié)。
既然如此,怎樣才能讓學生們樂起來呢?
一、 善于創(chuàng)設愉快的課堂氛圍。語文教師每堂課的開頭若能激起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定能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活潑愉快的學習。
二、 善于變化課堂教學模式。課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每堂課都是“朗讀課文——作者簡介——背景分析——歸納大意——寫作特色”這一模式,學生定會覺得厭倦膩煩的。作為語文教師,應敢于出新招、出奇招(當然是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為了達成教學目標 ,不必拘泥于一種或幾種模式、套路。教師應做終身學習的典范,要大膽拿來和創(chuàng)新,為我所用。讓學生覺得語文有趣有味,從而喜歡語文,熱愛語文。
三、 善于“講規(guī)律,教方法,傳習慣”。要讓學生喜歡語文,首先得讓他們覺得語文她并不難,她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在課堂上除了講讀寫聽說自身的規(guī)律之外,還要講理解、記憶、和使用讀寫聽說知識時的各種規(guī)律。學生一旦真正掌握了規(guī)律,就如同掌握了“點金術”。其次,學習語文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門路和程序,方法得當會事半功倍,否則會功虧一簣。例如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很害怕學習文言文,老師可適時教給他們方法——“四行對譯法”(即“一抄、二劃、三譯、四通”,
要想真正讓美回到語文課堂中,作為教師定要事事為學生著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力爭為學生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多留些時間給他們自己,別讓他們成了教師手下的“木偶人”。要把他們從煉獄般的日子里解救出來,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快樂!
讓美回到語文課堂來,還得讓學生們讀起來。
教師是審美指導的導游者。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深入意境,去主動關照詩文作品中的生活,去具體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自己的情感中激起強烈的共鳴。如何才能有效地激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呢?首先必須徹底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輕讀重講的弊端,遵循語文學習的必然規(guī)律,請“讀”出山。學生樂起來之后,一定得讓他們讀起來!讓學生反復的讀,在讀中去領悟語文的一切。誦讀在語文課堂中究竟有怎樣的作用和意義呢?我們知道,語文學科具有其他學科無法具備的豐厚的背景優(yōu)勢:諸如個性、興趣、情感、美育、思維等優(yōu)勢和非智力優(yōu)勢。如果誦讀指導得體,領悟啟迪有法,很容易使學生進入語文學習的“迷狂”狀態(tài)——即令人怡情的審美情境。試想,一篇好文章,不讀何以明其言?不讀何以曉其義?不讀何以感其情?不讀何以悟其道?現(xiàn)代文的閱讀如此,古文閱讀也如此。
要想真正讓美回到語文課堂中,先得為語文正名,為學生們鳴不平。我們必須要還以語文課堂朗朗讀書聲,讓孩子們大聲的讀起來!
讓美回到語文課堂中,更得讓學生們動起來。
目前,我們已步入了二十一世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和知識經(jīng)濟時代。僅憑傳統(tǒng)的誦讀顯然已是遠遠不夠。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應本著真正的“以生為本”的思想,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最大的自由和空間,最多的時間和信心,讓他們每一個都動起來,千萬別讓他們做“謄印機”和“錄音機”。當前廣泛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正解決了讓學生們動起來的問題。筆者以為,要想讓學生們動起來,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實施語文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
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就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為他們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提供最大的開放性空間!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欣賞應是多元的,多解的。學生發(fā)表見解的過程其實就是個性得到發(fā)展的過程,我們應該使語文課成為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搖籃,鼓勵他們發(fā)言,允許他們胡說八道!皩τ陟`機一動的想法,教師不要不屑一顧;對于出乎意料的想法,不要有先入之見;對于不恰當?shù)南敕ǎ灰p易否定!币龑麄儼迅鞣N想法都輕松自然地表達出來。語文課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靈和才智,讓學生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
二、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谡Z文研究性學習中,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有時比開展研究更困難!皢栴}是由信息引起的”,人們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各種信息像大海的波浪拍擊著海岸一樣沖擊著人們,產(chǎn)生無窮無盡的“問題”,可以說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問題”,而是我們沒有對問題的敏感度。從某種意義講,人類的“好奇心”是產(chǎn)生“問題”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動人類成長和前進的根本動力所在。語文教師千萬不要有意或無意壓制傷害學生的“好奇心”。
三、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調(diào)查研究的能力。因為語文研究性學習強調(diào)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基礎。學生學習什么內(nèi)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學習,全由學生自己做主,老師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給學生做指導,提看法,完
四、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研究意識。因為語文研究性學習重在過程、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水平的提高。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一個方案設計, 一個廣告創(chuàng)意,提出一種新見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掌握了具體知識和技能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習的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也就是學習過程的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結果。語文研究性學習,它旨在通過學生自己的社會實踐和調(diào)查研究,讓他們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他們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zhì),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要想真正讓美回到語文課堂中,必須得讓學生們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語文研究性學習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課堂上真正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每個人都在語文課堂上樂起來、讀起來、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