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隨想-我看新課改
春天隨想
———我看新課改
春風喚春雨,甘霖潤蒼生。課改育新人,新法表心聲。
在多年的探索和祈盼中,新課改終于邁出了艱難而又可喜的一步。今天我們終于迎來了新課改的實踐。它猶如一聲春雷,預示著中國教育春天的到來。
課改不僅是智者的呼喚、學生的期盼,也是教師的渴望,作為語文教師,感受尤其深切。多少年來人們焦急、感嘆:語文教學走進了死胡同!大學導師怒罵我們是“敗家子”!置身其中的我們又怎會無動于衷呢!在語文教學中,多少次的探索,多少次的嘗試,我們努力實踐著新法育新人。但是,傳統觀念的束縛、升學的壓力、家長的態度……使我們顧慮重重,新法實踐猶如帶著手銬腳鐐跳舞。素質教育的減負也因考試制度的牢固而變成“負負為正”,學生老師被分數壓得喘不過氣來。如今課改已在全國范圍廣泛展開,這恰如二月催活萬物的春風,給我們解除了手銬腳鐐,減輕了負擔,更帶給我們繼續實踐的勇氣。說老實話,課改改什么,重要的是改變思想和考試方式,如果思想能夠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考試能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那么屏棄一切形式化的束縛,還教育一個春天的時代就來臨了。
沒有創新,就不會有進步;沒有改革,就不會有佳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幸運地成為了潮流的寵兒——第一批接受新課改的學子。通過新課改的培訓,使我醍醐灌頂。我認識到新課改是用全新的理念改變著教育的方式。語文學習活動更多的是一種開放的群體活動,因而多個參與學習的個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學習中的作用至為關鍵。個體之間尋求心靈的契合點,從而形成一種以自主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想起了陶淵明的“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如果改為“本無世俗韻,性本愛教育”,也許我們就會走出樊籬,拋掉名利,真的為學生終身發展而教學,將學生當成平等獨立有尊嚴的人來對待,而不是自己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我想我們的課堂將不再是教師唱主角,而是學生唱主角,教師變成幕后的導演,教師幫學生演出一場體現學生為主體,充滿生活情趣與知識智慧交融的大戲。學生則演出自己的個性特色。學生由“紙上談兵”變成“實戰演習”。
教師不但要使自己的課堂活起來,更要認識到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生活、成長、生命價值體現的課堂:是點燃學生激情,放飛學生心靈的課堂:是塑造學生靈魂的課堂。
開學以來,我根據課改理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大膽改進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小有收獲,令人驚喜。
課前背詩文,積累能成山。課余要求學生背誦詩文,每節課前二分鐘鈴檢驗,齊背的氣勢
此后,在課文教學中,我不僅嘗試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研究、去發現提問。而且,我充分利用手頭的課外閱讀資料,鍛煉學生進行幾乎是完全獨立的欣賞與分析。例如,學習《在山的那邊》之后,我又給了學生一首韓東的《山民》。學習《生命生命》之后,我又讓學生試著去分析課后的同名文章。令我驚喜的是學生不僅能對作品進行整體的感知和比較分析,而且能把賞析的眼光深入到句子和詞語之間,分析它們的描寫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達效果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