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探究 淡化講析——語文中考復習新思路
注重探究 淡化講析----laiqianshun
——語文中考復習新思路
貴州省遵義縣茅坡中學 563128 賴乾順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反映到中考復習中來,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在指導中考復習時轉變觀念,變教師主體為學生主體。
以往的中考復習都是遵循這樣的思路:系統復習——查缺補漏——強化訓練。在這樣的思路中教師仍然是課堂教學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轉變復習觀念就是要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就是要變教師主體為學生主體,具體地說就是要變教師講析式思路為學生探究式思路。
一、 探究式復習思路
探究式復習思路指在復習過程以學生探究為主體,教師引導點撥為輔助的復習思路。它不再是系統復習——查缺補漏——強化訓練式的教師式思路而是專題設計——專題探究——成果展示——鞏因提高式的學生式思路。
探究式復習思路從理念的層面注重形成“復習是積累,復習是學習”的復習理念。講究學生主體性在復習中的充分發揮;講究學生探究過程的體驗和方法的習得;講究學生全體的全面提高;講究復習內容學習化。從復習內容的層面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系統的構建,注重調動積累和構建新知的有機結合。講究知識的系統性;講究訓練的序列化;講究復習內容專題化。從教學層面注重師生互動,關注學生的探究活動。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注重學生主體與教師引導的有機結合。從迎考層面關注解題策略上的探究。關注學習方法的習得;關注規律的形成;關注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表達技巧的訓練。從操作層面上強調以學生的主體探究為復習的切入點和最后終結,以教師的引導和點撥為過程輔助。關注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發現問題的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在合作探究查閱資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設疑問難,選擇專題;關注學生形成自己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習慣養成。
二、 運用探究式復習思路的策略
探究式復習思路要求變講析為探究,即變教師的系統講析為學生根據自己的所需主動探究。它繼承了系統講析的優勢,將探究專題按序列成系統地展示給學生,它克服了教師講析的不足,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教師在專題探究式復習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閱讀中答題中提出的疑問,引導全班同學討論,確定專題,按一定的序列確定專題系統。
(一) 準備階段。
充分的準備是有效探究的前提。
探究式閱讀思路的設計和實施建立在學生的扎實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在實施某一專題的探究前,必須布置或提醒學生作好充分的積累準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大量練習,自我分析形成充實的積累,如現代文閱讀復習。教師在復習之前就要布置或提醒學生回憶以前自己做題過程中的疑難,教師還要布置學生根據自己對某一類文體的掌握情況做一定數量的練習;然后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積累找出疑難,形成起始課題。
(二)確定專題階段。
以專題的形式形成探究。
確定專題是探究性復習思路的核心,專題確定得好與壞與探究的成果成正比關系。確定專題時,既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累(當然學生首先必須有扎實的積累),又要教師提供方法上和策略上的幫助。
教師根據復習內容提出話題,引導學生討論。如“現代文閱讀”再根據所提供的話題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找出它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發現的問題,從而形成探究專題。如根據“現代文閱讀”這一話題從能力考查的角度可形成如下專題:“感知內容的技巧”“提煉文章主旨技巧”“理清文章思路技巧”“現代文閱讀的表達技巧”等;從閱讀理解的角度可形成如下專題:“記敘文閱讀技巧”“說明文閱讀技巧”“議論文閱讀技巧”“散文閱讀技巧”“小說閱讀技巧”“寓言童話傳奇閱讀技巧”等。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專題。如討論了上面的內容后確定專題“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思路探究”“答題過程中文字的摘錄概括和組合技巧探究”等。
(三)專題探究階段。
明晰思路:
學生查閱資料——做題實踐——自我小結——發現問題——課堂互動交流——解疑——實踐驗證——形成規律。
教師指導:
1、提出探究的目標和方法
在目標的指引下有計劃地復習。
每一個專題的探究都應有明確的目標。教師在提出目標時可從探究時間,探究過程,探究成果方面提出目標。
提出探究的方法。教會學生怎樣查閱資料,怎樣請教問題,怎樣在大量的訓練中總結思考,怎樣得出結論,怎樣檢驗結論,怎樣總結規律的方法。
2、加強探究過程的引導與點撥。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習得方法。
方法指導。教師在探究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適當的探究方法,包括確定觀點的方法,查閱資料的方法,總結歸納的方法,形成結論的方法,檢驗結論的方法。
提供資料案例。教師還必須根據某一段時間的主專題,提供一些資料(提供一些學習材料),提供自己的某種理解和看法。
加強過程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相對學生而言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在這個思維過程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要適時深入其中,通過引導點撥,使學生思路明晰。
點撥形成結論的技巧,教師在專題探究式復習思路中要指導學生形成結論,驗證結論,在大量的事實基礎上實踐結論。
3、組織好互動課堂。
學生的探究有時是不夠全面的,教師要在互動課堂上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將狹窄的理解引向全面。如學生在探究“現代文閱讀”中“說明文閱讀考點探究”時,就很有可能因為知識面狹窄而有所遺漏,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交流互動,加強師生互動,使考點全面。有時學生的理解是表面化的,教師要在互動課堂上通過點撥引導形成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將學生表面化的理解引向深入。如“現代文閱讀”專題下的“文章內容概括專題探究”。當學生得出了探究結論:標題暗示內容;主要事件提示內容;段意的概括與綜合形成內容等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討論:還有哪些標題不能暗示文章內容,有哪些暗示情況,為什么說有的標題能暗示文章內容;怎樣確定主要事件,是不是所有的主要事件都可以提示文章內容,主要事件提示內容有哪些具體形式,為什么說主要事件能提示文章內容;怎樣概括段意,怎樣將段意綜合等。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將自己的結論設計得更全面,將自己的理解思考得更深入。有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許多問題,或者遇到許多疑難自己無法解決,教師要通過互動課堂引導生生互動和構建師生互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以前的復習學生的疑難通常由教師幫助解決,新思路要求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自主解決問題。不過學生在互動交流前要作好充分準備,比如學生通過大量習題的訓練在解題和答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好記錄,帶入課堂交流,通過交流與互動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引導互動課堂的構建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針對互動交流的問題,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答題經驗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作舉例,在交流中發現,在互動中提高,最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互動交流作好自我小結,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四)成果展示
學生在成果示中總結提高。
成果展示系列化。將探究成果按一定的專題進行展示,如閱讀專題的成果展示,語言積累與運用專題的成果展示;將每一專題按內部序列進行展示,以顯示其系統性。如閱讀專題成果展示可以按以下序列進行展示。記敘文閱讀專題,說明文閱讀專題,議論文閱讀專題,散文閱讀專題,小說閱讀專題等。記敘文閱讀又可按以下序列進行展示:內容主旨專題,結構思路專題,語言品味專題,答案語言形成專題等。
成果展示多樣化。展示的成果可以形式多樣,不能拘泥一種。如可用小論文形式;可用課堂答辯形式;可用練習設計的形式;可用學生指導練習的形式;可用專題講座的形式等。
成果展示訓練化。可采用學生自己擬題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在擬題訓練中熟悉考點掌握方法。
考點式擬題訓練。變考點的鋪開為學生擬題是將考點內化為學生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總結熟悉考點,其次是教會學生擬題的方法,然后是指導學生擬題訓練,最后才是讓學生在大量的擬題實踐中熟悉考點。
方法型試題擬題訓練。
方法型試題從方法的角度可分為提示類和暗示類。提示類訓練題的設計強調對試題解讀和答案形成的提示。它需要學生在設計試題的過程中明確地設計在試題題干之前或設計在題干后面用括號標明;暗示類訓練題的設計強調只對試題解讀和答案形成給予考生適當的暗示。它需要學生在設計題干時在題干中設計試題解讀和答案形成的方法,或者試題題干本身就是一種解讀方法和答題方法的提示,或者試題的順序就是一種閱讀規律的提示,就是一種解題方法的提示。
當然方法類試題的設計難度大,但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不是不能完成。教師在指導學生設計此類試題時,要由淺入深地引導,首先可以教會學生將自己的解題方法或表達方法設計在題干后的括號內;然后再教會學生將自己的解題方法或表達方法設計在題干中形成解題或表達暗示,最后再教會學生按一定的層次和順序設計考題,將解題方法和思考方法融入試題順序和試題層次中,現代文閱讀試題的設計還可將閱讀習慣融入順序和層次之中。如: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多美呀
孔林
他伸出一雙粗大而顫抖的手,莊重地接過辛勤一年的答卷。
他的胳膊青筋突起,手掌上有石頭般的硬繭,有風風雨雨雕刻出來的雜亂無章的皺紋,有血跡的斑點,汗的澀咸,稻谷的郁香……
那濃密的,毛茸茸的眉毛下面閃動著一雙明亮的瞳仁。
像用小刀切成的厚厚的嘴唇,有如被剛剛啟封的蜜罐,幾乎要淌出蜜汁。
他用手搖著嶄新的票子,票子發出唰唰的響聲,像春鳥扇動著金色的翅膀。
老伴催他回家去。
他瞇縫著眼睛,騰地站了起來,將票子擎在老伴的臉上。
“你看這上面的國徽多美呀!”
1、品味動詞要注意動詞體現出來的動作感,由此聯想人物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感情。請用簡潔的語言體會第七段中“將票子擎在老伴的臉上”一句中“擎”的表達作用。
2、品味修飾語要注意將修飾語與所修飾的詞結合在一起進行聯想從而體會修飾語中隱含的感情和思想。請品味第一自然段“他伸出一雙粗大而顫抖的手,莊重地接過辛勤一年的答卷”一句中“莊重”的表達作用。
3、品味描寫要注意形象再現。
1)請品味第二自然段的肖像描寫回答:作者通過不同感官寫“他的手”仿例聯想
例:手掌上有石頭般的硬繭:辛勤勞動的象征。(可以想象他勞動的形象)
有風風雨雨雕刻出來的雜亂無章的皺紋:
有血跡的斑點:
汗的澀咸:
稻谷的郁香:
2)請品味第五自然段中的細節描寫:通過這一細節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
3)請品味最末一段的語言描寫,把“他”話需要表現的意思用更多的語言表現出來。
4、文中的“他”在面對自己的勞動報酬時如此莊重,你在生活中有讓你感到莊重的事嗎,請用一句動作描寫(注意動詞的選用或修飾語的選用)或一句簡潔的語言(注意句式的選擇或標點符號的運用)描寫寫下來。
(五)鞏固提高
學生通過探究,形成了一定量的積累,掌握了解題方法,明晰了解題思路。為了強化學生的積累,一個專題探究完成之后,很有必要進行鞏固,讓學生在鞏固中提高。
自擬綜合訓練題。學生根據自己的探究,結合探究的專題,擬綜合性訓練題,交互回答。
教師選擬綜合訓練題。教師根據某一階段的復習重點,結合學生的探究情況,擬一定數量的綜合訓練題,讓學生通過綜合訓練在鞏固中提高自己。
選做前幾年的中考題。教師結合探究專題,選擇一定數量的中考題,讓學生訓練,培養學生答題的信心,同時保持學生探究的興趣。
專題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對探究的專題作總結,在總結中掌握方法,發現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