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幾種閱讀教學方式的嘗試
湖北省漢川市教研室 熊圣平【郵編:431600 電話:0712-8389008 e-mail:】
新的課程,新的理念,促使我們語文教學必須以新的姿態、新的面貌來迎接新的挑戰。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為了培養學生閱讀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賞力、評價力和創造力,筆者在四種閱讀教學方式上進行過一些有意義的嘗試。
一、自 主 式 閱 讀 教 學
呂叔湘先生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的問題》一文里談到“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得益于課外讀書!钡,在目前教育體制之下,學生往往奔忙于“家庭—學!敝g,拘囿于“課堂—課文”之中,無暇顧及課外閱讀,因此,我們可利用元旦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寒假、暑假等可由學生自主支配的節假日時間,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式閱讀”。
“自主式閱讀”關鍵在于還給學生以“真實的閱讀”,即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自由的閱讀。教師不需要對閱讀材料進行內容上、形式上的大量講解,也不需要讓學生作各種各樣的閱讀檢測題,需要的是引導學生進入多維的研究空間,將閱讀活動直接指向閱讀材料的內容或包含的信息,讓學生閱讀時心無牽掛,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 以國慶節黃金周“自主式閱讀”嘗試為例:
1、推薦自主閱讀的書目和網站。包括中外文學名著、文化名人散文、優秀文化報刊、適合學生網上閱讀的網站等。
2、教給自主閱讀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閱讀家中藏書,也可以到圖書館借書,或者去網吧登陸閱讀網站;可用“一目十行閱讀法”、“拈筋摘要閱讀法”、“圈點批注閱讀法”等來讀書。
3、提出自主閱讀的要求。每天至少閱讀1篇文章(或800字),每人至少選好一篇自己認為最好的文章并認真抄寫在統一印發的1500格的作文紙上。
4、編輯“自主閱讀作品集”或舉辦“自主閱讀成果展”,以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體驗并分享自主閱讀收獲后的愉悅。
二、對 話 式 閱 讀 教 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真正的“對話式閱讀”應該是對話主體間視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對話主體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
* 以《三峽》“對話式閱讀”的教學為例:
1、創設對話的良好氛圍。(1)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飛奔的船只和凄異的猿嘯等自然風景,引領學生親歷課文意境;(2)還可以利用課文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意韻之美。
2、創設對話的主導問題。譬如:回溯三峽的過去,細看三峽的現在,展望三峽的未來,你想到了什么?
3、設置刺激參與對話的話題。包括:(1)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如:《三峽》先寫山后寫水,是如何寫山的?又是如何寫水的?為什么要這樣寫?(2)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如:《三峽》語言凝練,雖然只有幾百字,卻能繪盡四季景色,羅列山水猿嘯,為什么能達到這種效果?(3)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如:《三峽》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屬于自然描寫,這是否與本文寫景的宗旨背離?你有什么看法?(4)師生與作品的對話。如:酈道元寫三峽風光,大部分筆墨放在寫水,水是課文的重點,那么為什么要先寫山后寫水?能否調整一下順序,或者只寫水?
4、培養學生在對話中的創造性。譬如:通過討論“我們今天應當怎樣開發和利用三峽?”這一問題,在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探 究 式 閱 讀 教 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 以《狼》“探究性閱讀”的教學為例:
1、鼓勵學生提出探究性的問題。譬如:(1)從敘事部分看,能否從“屠”和“狼”的角度分別概括故事情節?(2)課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戶”還是“狼”?(3)你是喜歡“屠戶”還是喜歡“狼”?(“狼”一點也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2、組織學生用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1)合作的方式: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通過小組討論,大家暢所欲言,爭辯討論,以求初步解決問題;通過全班交流,提高參與率,并整合意見,即使一時意見不一致,也沒關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探究的方法:體味與推敲。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個人思考,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觀點,并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具體的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使合作呈現出較高的水平和質量。
3、指導學生寫探究性的小論文來整理探究成果。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從探究的對象或問題、探究的方式或方法、探究的結果或心得等方面教給學生寫小論文的方法。
四、創 造 性 閱 讀 教 學
所謂“創造性閱讀”是指教師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對課文涵泳、體味、思考來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
* 以《閑情記趣》“創造性閱讀”的教學為例:
1、對文中難句進行想像性的創釋。即通過補充一些形象生動的修飾詞語使文句更富有情趣。如:(1)“夏蚊成雷”:a.直接性解釋——夏天蚊子的叫聲像打雷;b. 想像性創釋——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結隊的飛著鬧著,嗡嗡的聲音就像隆隆的雷聲。(2)“群鶴舞空”:a.直接性解釋——一群仙鶴在天空飛舞;b. 想像性創釋——一群群美麗的仙鶴廣闊的天空翩翩起舞。(3)“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a.直接性解釋——忽然像有龐大的東西拔倒山樹地走來;b. 想像性創釋——忽然,我看見一個好大好大的怪物,踏垮了我的山,踢倒了我的樹,向我蹦跳過來。
2、對課文內容進行變角色式的創譯。譬如:(1)假如你是童年沈復,說說你當時的親身經歷、感受或想法;(2)假如你是童年沈復的朋友,請描述童年伙伴——沈復的趣事;(3)假如你是沈復的師長,請以《我的傻兒子(學生)》為題說一段話。
3、對課文進行拓展遷移式的創說。譬如:(1)觀察教師手中的一杯茶水,它除了是一杯茶水外,你還可以把它想像成什么?(2) 說說你的童年和沈復相似的經歷,好嗎?(3)回憶自己的童年,用一句話“童年是……”來抒發對童年的感慨。
4、對作者童年生活進行理性化的創評。譬如:(1)假如沈復先生來到同學們中間,你最想對他說什么?(2)用現代的觀念來審視童年沈復的“趣事”,你認為他的生活真是那么有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