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教學,出路何方?---《春天的盛會》反思
師:你們有沒有從中學到些什么呢?
生:①我從中知道了我們平時要多喝水。
②我還知道了不要隨便脫衣服。
③我懂得了要注意預防疾病。
④我也了知道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個健康的小學生。
師:誰能再說說,你平時是怎么做的呢?
生:①我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喝一杯水。
②我不隨便亂脫衣服。
③我經常進行體育鍛煉。
師:小朋友們,你們讀得好,說得好,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得更好,都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個健康的小學生。
師:從你們的表演中,老師發現大家都愛春天,都喜歡春天。那你們把春天也帶到教室中出來好嗎?
師:請大家動腦筋,想一想你要拿出什么樣的作品來布置教室呢?
……
師: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得怎么樣啦?
師:誰愿意把你的作品拿上來讓大家看看呢?
生:①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了,我用橡皮泥捏了幾只小動物。
②我畫了一棵剛剛發芽的柳樹在飄動,好看嗎?
……
師:大家的作品都很漂亮,我們再來看看春姑娘對我們的表現滿意嗎?
師: (課件:小朋友們,你們真棒。)
師:這節課,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體驗和喜愛之情。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們熱愛春天,熱愛生活,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教學反思:
通過《春天的盛會》這一課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的創造是很重要的。而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正為師生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運用了。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依據以下三個方面:
一、營造愉悅的教學環境,寓教于樂
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的心理特征,我在導入新課時,用學生們喜歡的卡通人物 “春姑娘”及《春姑娘》歌曲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輕松地把他們引入課堂中。而本次活動的中心,我也是讓學生通過用 “表現春天”的形式體現,同時,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我也參與其中,寓教于樂,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教材中的兒歌,了解關于春天的一些常識。
二、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創新、合作意識。
根據“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智發展并未進入到抽象或相對宏觀的層面,兒童的活動大都圍繞其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生活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不應脫離兒童熟悉的生活,應該主要源自于兒童的現實生活”這一特點。在設計時,教師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從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取材。讓他們自己選擇唱歌、跳舞、吟誦古詩、讀兒歌、作品展等喜歡的形式來表現他們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由于他們在藝術課、語文課等學科中也學到了許多關于春天的知識,所以他們有能力在課堂中組織、編排出他們喜歡的節目。并能從中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想象思維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滿足 “安全”的心理需要,培養熱愛生活的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快樂等與知覺聯系起來的溫和、愉悅、寬松的情緒,對認知具有組織作用。課堂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鳴的過程。創設一種師生心理相融、合作交往的良好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安全”的心理需要,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得到表現和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表情和評價的作用。如,一上課教師一番滿腔熱情、充滿激情的開場白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恰到好處的形態動作和富有 “會說話”的臉部表情,激活學生的認知活動。在教學本課的第二環節時,學生表演完節目,我及時給予肯定并聯系實際滲透思想教育,使他們從我的語言、表情、評價中學會生活,熱愛生活在平時也能自覺愛護環境,熱愛生活,勇于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