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
不做教書匠一位年輕校長對青年教師的7條真誠建議管建剛 一、做一名有目標感的教師 很多青年教師選擇教育,并非是從填寫志愿的那一刻起,更多的是因為父母之言、考分限制以及想找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使然。及至做了教師,發現教師之苦之累,遠出乎經驗的認識,加上經濟大潮席卷而下,對教育工作得過且過,心里總巴望天上掉下一個機會,跳出教師這一行。不少青年教師就在這種目標混亂的狀態中長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貴的黃金年華。 一個人有很多種活法,歸根到底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精神立身還是富貴立身?我們知道南轅北轍的故事,它告訴我們選擇方向的重要性,方向錯誤,你越努力,離目標也就越遠。人,只要在選擇正確的情況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蘆笙的選擇,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職業,而是問一問自己,你選擇“精神立身”還是“富貴立身”?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里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而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界。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就是從學問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教育的幸福,人生價值的輕舞飛揚。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質資料作保證,衣食足而知榮辱,對大多數人來說,精神是在物質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師在物質上的生活已經超越“衣食足”,大多數教師的收入在本地區已經進入中上水平,發達地區已有越來越多的教師籌劃購買私家車。但,我還是必須告訴年輕的你,教師這個工作是以精神追求為主的。我們的物質由國家保證供給,有了它,不是圖安逸,而是能使我們更好的沉下心來,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年輕的老師們,如果你的志向是搞物質搞經濟,那么,你千萬別繼續窩在校園里,這對你,對學生,對周邊的同事,對學校的領導都是一種不經意的傷害。對學生來說,寶貴的只有一次童年、少年,在你手里給浪費了,這是人生多么可怕的浪費啊;對你自己來說,只有一次的寶貴的青春就這么消耗了,同樣是一種無法挽救的浪費;對同事來說,由于受你的情緒、你的“南轅北轍”的人生觀的影響,無法安心于原本安心的教育,彷徨、痛苦、迷惘中,也將一事無成;學校領導呢,對不能靜下心來做教育的老師,覺得頭疼,他們會想辦法幫助你靜下來做好教育。而你會覺得這是領導故意找你碴兒。于是,沖突不可避免。 其實,財富的滿足只是一種比較。你和誰比較,你就產生怎樣的心態,你和大亨比,你會覺得物質和金錢是如此地相形見絀,但你和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相處三個月,你就會感謝上蒼對你的恩賜。你要知道,地球上每晚都有30億人餓著肚子睡覺。你要知道,地球上每天有30億人進出教堂寺廟,感到有生命威脅。你要知道,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這世界上的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銀行還有存款,錢包里還有票子,口袋里還有零錢,那么你屬于這個地球上8%的幸運的人。教師不僅有著中上等的生活,還有著可觀的精神收入,作為人,這樣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嗎?對于年輕的教師,迫切需要果斷地做出選擇:不做教師,就早日投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當中去;要做教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來。如果到目前為止,年輕的你對這個問題還沒有清楚的認識,或者說,想不做教師又沒好的門路,終日渾渾噩噩,那么我要奉勸一句:用心地投入到目前的工作中來。工作是相通的。今天的工作對于明天的工作永遠不會沒有價值。今天有了工作而不好好去做,那才是個大失誤。不管以后做什么,今天認真工作所得到的感受和體驗,對今后的人生絕對有用——哪怕那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崗位。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永遠地迷失,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不斷的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來怎樣變遷,暫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這是無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行動。而當你心無旁騖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也就離你不遠了,機會和賞識也離你不遠了,人生的精彩也離你不遠了,即便你還是沒有機會走向你夢想的那條道路,但那個時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并非是無病呻吟的贊譽。二、做有約束感的教師“約束”和“約束感”雖僅一字之差,卻有著根本的差別。學校發給每位青年教師一本書,這叫“得到”;如果學校組織青年教師開展比賽,你在比賽中獲勝,校方獎勵給獲獎者一本書,這個“得到”的背后還蘊藏著一種積極的情感,這就是“得到感”。一個經常感覺被約束的人,必定覺得不自在,痛苦;一個擁有約束感的人,面對一些必須要約束的事,根本沒有這種消極的情緒。因為,這完全出自他內心的做人準則和道德價值,他的內心是安定的,祥和的。約束來自于外界;約束感存在于內心。一個人有了約束感,就知道這個社會上哪些事現在還不能做,什么時候做才行;哪些事不想做,但還是要去做好;哪些事是有意義的,需要爭取,哪些事是沒意義的,需要拒絕;哪些話現在還不能說,什么時候說才行;哪些話說也沒用,哪些話不說不要緊,哪些話該在哪個場合說,哪些話不該在哪個場合說,哪些話需要通過什么途徑去說……或許你會說,做成這樣的人,太老于世故了吧?不錯,所以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教師的困難與艱辛就在于,既要在老于世故中保存自己,又要在老于世故中保持自己。不“老于世故”,你就永遠是個不受歡迎的“愣頭青”;沉溺于“老于世故”,你就失去了作為教師該有的那顆常青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