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書匠
這種對教育憤恨的“文化自覺”,對于教育是一種嚴重的黃牌警告。教育良知的喪失使教育朝著畸形的方向發展,這種“教育”發展得越迅猛,就越叫人憂心忡忡。教育如果連“培養人”這一點都守不住的話,還有什么好說的呢?是的,每一個教師都可以推卸責任,說這不是我一個人造成的,也不是我一個人能改變的。我們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對學生說“祖國的希望在你們這一代”,我們把責任推到下一代,那么下一代同樣會把責任推給再下一代。所有這些的根子,是教師的“小我”思想的泛濫,在教師的腦子里從沒有一個“大我”,從沒有跳出狹小的“小我”,來看一看“大我”的發展。這種思想上的缺陷,將有可能致使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滑坡。四、做一名有積極感的教師目前的教師做教育大致有以下三種狀態:第一種狀態,把教育的事當作學校的事來做。將學校布置的工作視為包袱,視為學校不讓我過安寧日子,總想著早點卸了這包袱才好,才自在。這類人所看重的,只是每月工資卡上的工資,除此之外,再沒有什么能吸引他們了。在他們眼里,自己是工人,學校是工廠,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下的國有企業,做多做少,做好做壞,拿一樣的錢,少做一點,馬虎一點,錢不少,就好。對他們而言,教育都是學校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自己之所以要做,因為學校要我做,至于自己,是什么也不想做的,越輕松,越無聊,越好。總之,能簡單就簡單,能應付就應付,能把事情對付過去就好,學生素質是否在教育過程中得到發展,自我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這是他們從來不去想的事。 第二種狀態,把學校的事當作自家的事來做。他們對于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或許有牢騷,最終都會認認真真地去做了,盡可能的去做了,“盡”了“可能”就不管了。認真不認真是態度問題,好不好是能力問題嘛。對教育工作,他們大都抱著吃良心飯的觀念,覺得要對得起拿的工資,對得起一聲聲“老師”的學生,總不能耽誤學生的前程啊,總不能拿這么多學生的未來開玩笑啊,當然,這個“前程”與“未來”,也僅止于對分數的崇拜,僅止于學生能上個好一點的中學或大學。這類老師工作很辛苦,起早貪黑。比起第一類,他們是老黃牛,任勞任怨,加班加點,沒備好的課,回家備;批不完的作業,回家批。他們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大會去做深入的分析與思考,就像埋頭苦干的老黃牛,干得很賣力,饒來轉去,卻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兒。 第三種狀態,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他們明確地把自己的人生價值鎖定教育,于是一切有價值的活動都圍繞著教育展開,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義的活動就是教育的活動,就是有教育的意義了。在他們身上,有了一種教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他們不滿足于現狀,他們努力探求著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們把教育的創新看作人生最大的樂趣和最大的滿足,并且,享受著探素路上的種種歡樂和痛苦。他們的生活狀態已經和教育密不可分,他們工作是教育,業余所從事的也是教育。從表象來看,他們和第二類教師相近,看上去也忙個不停,但他們沒有第二類教師的悲苦相,他們的身體忙碌,內心卻異常輕盈,活潑。他們的一言一行已經逐漸地和教育融為一體,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教育的事,他們離不開教育。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得到教育的情感與智慧,看得到教育的希望與光明,看得到教師發展的美好前景。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的高度。一個教師,只要有了積極的教育態度,就不會做第一類教師,就會造越第二類教師。我知道有位特級教師,普通話不會,但他朗讀課文卻能催人淚下;我知道有位特級教師,師范畢業時的字很不好,但現在他的板書叫人贊嘆;我知道有位特級教師,少年時碰上了“文革”,沒讀多少書,但現在他的文化底蘊是那樣深厚;我還知道有位特級教師,課堂和交往能力不行,按理說,這該是個多么巨大的障礙啊,但是他擅長輔導學生,擅長把實踐與思考寫成文、寫成書,也成為受人尊敬的特級教師。 請和我一起相信這句哲人的話:“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可以說就代表了這個人。”積極的態度就有積極的富有意義的人生;消極的態度就只能收獲庸庸碌碌的無為人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應該有著不愿虛度此生、想要獲得人生價值體現的強烈愿望,這樣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年輕的老師們,不知道從前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哪一類教師,將要朝著哪一個方向前進。我只是期望,當你看到這段文字,能回過頭來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規則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我知道,有很多“瀟灑”的教師像第一類人那樣活著,我也知道,有很多“勞苦”如第二類教師的人工作著,但我始終憧憬著您能走近第三類教師的生活方式。因為我想告訴你,一個真正有成就的人,過的都是類似于第三教師的生活。 如果你愿意奮斗,愿意做第三類教師,那么從此刻起你不妨這樣積極地做教育: ●不做機械重復的事,做出靈氣來。有位青年教師教兩個班級,教下來發現,一個班學得快樂卻扎實,一個班學得熱鬧卻浮躁,原因在哪里呢?原來前一個班,班風比較沉穩,內斂,這位青年教師的教風比較活潑,于是學生激活了,學得開心有效。另一個班的班風比較活躍,再加上老師又很開朗,整個課上熱鬧成一團,學生忘了自己是學生,必要的尊重老師,尊重課堂,尊重紀律,全丟了,熱鬧成浮躁,學習怎么可能扎實?教師應該是善變的,不同的班級有著不同的班風,不同的班級有著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總之,教師面對的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個學生都是新的,都處在發展變化之中,因此,教師要想“以不變應萬變”,教師要想“以一當十當百”,不僅不可能,而且會使自己陷入機械重復的困境,陷入沒有靈氣的平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