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想政治課的板書設計
(五)表示遞進的符號。常用 表示。如例2: 生活形式:群居原始社會 極低的生 生產形式:共同勞動 生產資料歸集體產力水平 共 同 所 有 共同勞動不可缺少的 自然 物質條件和勞動果實 (六)表示基本概念和名詞的符號。常用方框 表示。如例2中的方框。(七)表示推理和推導出結果的符號。常用 表示。如例3 簡單協作共同勞動過程中 體現了原始的平等互助合作的關系(原始社會) 自然分工 (八)表示注釋、說明的符號。常用( )或 表示,如例3中的( )和例1中的 。(九)表示判斷正誤的符號。常用√表示正確,×表示錯誤。(十)表示要求回答填寫的符號。常用( )——或 表示。 總之,符號是多種多樣的,某些老師還獨創一些符號。無論哪一種符號,都能直觀地形象地說明問題,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有的老師常用彩色粉筆標號,這種做法更能刺激學生的視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的印象。所以,教師應該經常運用各種符號來說明問題。 四. 板書中的缺陷 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少教師由于不注意板書設計或粗心大意,在板書過程中出現許多失誤,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歸納如下:空。一堂課下來,黑板上寥寥幾個字或只留下課題、框題,甚至不著一字,學生課后難以復習、鞏固知識。(一)雜。少數教師在板書時,“東一榔錘西一棒”,東寫一句西寫一句,書寫雜亂;板書排列也無條理,整個板書雜亂無章。面對這樣的板書,學生難以看清看懂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結構層次,也難以理解,課后更無從復習。(二)亂。板書時序號亂,既沒有平列序號,也沒有階梯序號,層次不分,條理紊亂,缺乏內在聯系,結果破壞了授課內容的連續性、系統性和邏輯性。學生昏昏然,很難系統地掌握知識。(三)散。板書時輻射面太寬,不能突出中心、重點、要點和知識的內在聯系。學生會茫茫然,不知所措。(四)滿。有些老師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統統上黑板,黑板上密密麻麻全是字,擁擠不堪。這種板書實際上是“滿堂灌”的變種,學生分不清重點和要點,甚至因整堂課在記筆記而無暇思考、看書。(五)草。有些老師寫的字猶如龍飛鳳舞或模糊不清,學生不得不化費較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推測、辨認或互相詢問,甚至哄叫,勢必分散課堂凝聚力,影響課堂教學,削弱聽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