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精選12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促進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對香港有什么了解嗎?談談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
學生從“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香港回歸歷程”、“香港被割讓的歷史”等,從而加深對香港的了解。
三、品讀課文
1.通讀全文,全文寫了幾節,每節主要寫了什么?
2.再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四、指導學生朗讀
“三分詩,七分讀”。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注意節與節之間以及每一節之內詩詞句間的停頓。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在讀、議、演中理解課文,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在讀中體悟到時間的重要,不能因為個人的喜好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要做遵守紀律的孩子
教學準備:鬧鐘一只
教學過程
1 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
2、好,時間已到,談談你們的感受好嗎?
3、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
4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
5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課《一分鐘》(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誰愿意說一說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6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現在還是個謎,為了揭開這個謎底,我們快來讀讀課文吧!
二朗讀理解課文
1、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是啊,可憐的元元只晚起來一分鐘,就遲到了20分鐘,多難為情啊!你能找到他難為情的語句嗎?用“——”把它畫出來。請看圖,哪個小朋友是元元,用手指給同桌看。你能為大家表演這種表情嗎?
3、此時此刻的元元,內心一定非常后悔。請大家齊讀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遲到了以后進教室才后悔的?請大家讀1—4自然段,找出能表現元元后悔的句子,讀一讀。同桌合作交流。
(三)實踐活動、深入感悟
1 那么,一分鐘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們親自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組學生讀書;第二組學生寫字;第三組學生口算;第四組學生繪畫。一分鐘過后交流匯報。
2你知道一分鐘還能做些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借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 )
4.匯報演出(在演中議一議)。
做一個永遠和時間賽跑的人,這樣你一定會成功
1.齊讀課文。
2.作業 :(1)抄寫生字詞。(2)收集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的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是教學的難點。
三、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回歸時的情景等
四、課時準備:1課時
五、教學過程
(—)談話交流:同學們,請回想一下我們三年級時學過一篇課文《東方之珠》,它告訴我們什么內容呢?(香港是東方的明珠)
出示課件:香港風光圖片及中國地圖,了解香港自古就是中國領土,曾經隸屬于廣東省。
然而它卻曾經被帝國主義列強占據了長達150年之久。這是為什么呢?你們了解這段屈辱的歷史嗎?
(二)展示資料
1、 割讓歷史:出示課件:三個不平等條約。
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鴉片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英國的殖民統治,給香港人民留下了數不清的苦難與屈辱。
度,50年不變。區花是紫荊花,行政長官是董建華先生。
(三)、導入新課
公元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無數顆心在期待著一個莊嚴的時刻。香港維多利亞灣畔,會展中心五樓大會堂。中英兩國政府將要進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與祖國分離一個半世紀的香港,將重新回到祖*親的懷抱。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所有的中國人都急切地盼望著等待著這最后一分鐘的到來。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最后一分鐘》,重溫那一刻的*吧!。
(四)初讀感知
(1)自由讀詩歌,想想“最后一分鐘”指的是什么時候?文中4次提到“最后一分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讀后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指名說
對中國人民來說,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由紫荊花綻開的特區區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時候。因為,從這一刻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它象征著百年國恥,一朝得雪。
(3)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抒發了在莊嚴的時刻來臨前、來臨時和來臨后的感情?迅速瀏覽一遍詩歌,找出哪個小節寫的是莊嚴的時刻來臨前,哪個是寫來臨時和來臨后?
(五)體會詩歌內容。
(六)總結升華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觀看香港回歸時的影視資料,感受那令人振奮的一刻.
3、情感體驗:香港回來了,流浪百年的游于回來了。面對著骨肉團聚的動人一
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業
閱讀有關回歸的資料,了解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4
讀了《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我情感交織,既感到無比自豪,但又感到無比憤怒。
香港原是我們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1842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政府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就這樣,香港被割讓給了英國。那時的中國既落后又貧窮,清政府又懦弱、無能,中國就像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我憤怒英國人的貪婪、無恥、霸道、可惡、殘忍!
這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在回歸祖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穿過這一滴淚珠。1997年7月1日,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門前的香港回歸倒計時牌上,當大大的零字出現的那一刻,中國人民積聚心中的愛國情感噴涌而出。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灰塵中浮現的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流淌著滾滾熱淚。百年的恥辱終于在這最后的一分鐘散盡了!
讀了《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我感到新中國多么像一只昂然屹立于東方的雄獅,祖國正在愈來愈強大!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中國人,我一定要奮發圖強,為祖國強大而讀書!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5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曾經讓千萬中國人激情澎湃。作者用這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我把握住這幾個要點進行教學設計。
說實話,選擇這樣一首詩歌進行公開課,是對自己的挑戰。學生缺乏體驗,其教學的難度,我也考慮到了。可自己教學完本課后,覺得非常不盡人意,暴露出了自己準備不充分。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好,前松后緊,對于第四小節的處理有些簡單。拓展閱讀《香港回歸詩歌》已經沒有時間來處理。課后仔細想想,可能是因為導入新課時,學生的情緒沒有被調動起來,看來采取的方式不好,應該用歌曲或是其他的,這是自己的失誤。學生也因此受到了影響,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對于朗讀的指導,我幾乎沒有做,我覺著學生可以體會到,我不想統一一個模式,讀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學生自己讀的較多,但是展示的機會較少,主要是自己感覺時間緊張。總之,自己的教學仍有不少弱點,以后要注意。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詞句解析:
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
脊梁: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骨髓: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一樣的物質。詩中“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教材簡說: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作者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滿懷激情地迎接著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是教學的難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7
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
(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
(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8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國懷抱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國人民積蓄在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在閱讀時要通過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我能讀準生字字音(用“√”表示出來)
剎(chà shā)那骨(shuí suǐ)髓硝(xiāo qiāo)煙 鑄(zhù zù)進悄(qiǎo qiāo)然叩(kōu kòu)問
二、我能把詞語與意思連起來
叩問 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 骨頭空腔中柔軟橡膠一樣的物質。
脊梁 真誠熱切地詢問。
骨髓 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三、我能選擇排列順序正確的詞語,對的畫“√”
1、構思 發表 投稿 寫稿 ( )
2、建礦 開采 煉鋼 鋼材 ( )
3、開花 結果 生根 發芽 ( )
4、準備 開始 進行 結束 ( )
5、播種 育苗 成熟 收割 ( )
四、我能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毛病,然后改正過來
1、多讀好書,可以提高和豐富我們的知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鄰居家的小麗,不僅年紀小,而且還懂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懷著愉快的心情和輕松的步伐走進校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瞧瞧我的閱讀天地
致北京
在我們美妙的語言里,
再沒有什么比你的名字更加動聽;
在我們祖國的地圖上,
還有哪里能象你吸引著我們的心靈?
在我們這里,把那些
去過北京的人都叫做幸福的人;
在我們這里,把從你身邊
傳來的一張紙片看得比愛人的信還親。
一輛油罐車正在暴風雪里駛行,
年輕的司機緊瞪著兩只大大的眼睛。
他在注視著前進的道路,也瞥視著那
貼在擋風玻璃角上的天安門的圖景,
十月里,當你的禮炮,
震動著祖國藍色的天空;
是誰在油井區路邊的雪地上,
端正地寫了一長串──北京,北京……
每一次見到你的名字,
都會引起我們的激動。
你甚至還常常出現在
我們勞動后的甜夢中。
在我們談心的時候,
誰對誰也不隱瞞自己的感情;
哪怕是能在你的懷抱里住上一天,
這就是我們一生里最大的光榮!
為了這個愿望,我們
日日夜夜地進行著創造性的勞動,
一個信念無時不在鼓舞著我們,
──條條道路,通往北京!
1、查字典:
“罐”的部首是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畫。
“瞥”的部首是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畫。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美妙──( ) 注視──( ) 愿望──( )
3、“是誰在油井區路邊的雪地上,端正地寫了一長串──北京,北京……”這句
話的破折號表示__________作用,這句話表達了作者______
思想感情。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9
1、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結合本組訓練重點,課前要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可通過師生交談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也可分小組合作搜集資料,每人或每個小組依自身情況搜集其中的一類資料。如果有條件,教師可準備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等相關資料的課件。
2、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如,“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透過這些詩句,人們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體會情感。第三節作者聯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鴉片加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香港被長期割讓給英國。雖然有血氣的華夏兒女奮力反抗,但終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中華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與心頭之恨。而在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多年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香港回歸祖國,是祖國日益強大與繁榮的有力見證,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這一刻,無數的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騰似的。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身份可由學生自主設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教師可扮演記者“現場采訪”。
3、“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節與節之間以及每小節之內詩句的停頓;有的詩句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有的要讀得親切舒緩,等等。為了激發學生朗誦興趣,還可當堂分組排練集體詩朗誦,進行即興表演與點評;必要的時候,教師或者請班上朗誦能力強的同學進行示范朗誦。
4、本課要求認識5個生字,要注意區分“髓”是平舌音,“剎”與“鑄”是翹舌音,不要把“剎(chà)”讀成“shà”。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5個生字
2、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朗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在吟誦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誦讀詩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四次“最后一分鐘”,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香港過去、現在及交接儀式的相關信息。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交流,揭題
1、交流香港的有關信息
2、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師:同學們,請仔細看這幅圖,你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特殊的時刻嗎?
3、教師激情揭題:是的,這個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大地四處開放;這一刻,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這一刻,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激動人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解決字詞障礙,了解詩歌內容
1、學生自由讀詩,要求把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由提出困難,共同解決。
3、再讀詩歌,思考一個問題:文中的四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內容?(隨機板書)
三、品讀詩歌,體會、激發情感
1、師:詩歌的大概內容同學們都已有所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好好地品味這“最后一分鐘”。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幾次提到“最后一分鐘”?
第一處“最后一分鐘”
2、指名讀第一小節
3、師:同學們,在第一小節中躲著一種修辭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來嗎?(生:擬人)那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說一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拉著香港這位親人的手,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歷程。
4、齊讀第一小節
第二處“最后一分鐘”
1、師: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香港區旗升起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是無比的--(學生接說:激動、自豪)。請大家讀一讀第二小節,邊讀邊體會這一份激動和自豪。
2、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
3、師:看著同學們這么認真地讀著,老師相信你們的體會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合作朗讀,一起來感受這份激動和自豪。請聽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學輪讀,最后三行一起讀。
4、分角色朗讀
5、教師范讀
6、有感情地齊讀
第三處“最后一分鐘”
1、師:同學們臉上的表情告訴我,你們已充分體會到了那份激動和自豪,真棒!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榮的,可在150多年的時間里,它走過的歷程卻是坎坷的。
2、課件出示虎門銷煙和《南京條約》等相關資料,教師介紹。
3、師:虎門上空的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發黃的舊條約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這最后一分鐘,又是什么在長城的臉上,在黃皮膚的臉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節中找一找。
4、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穿過這一滴淚珠使大海沸騰!
(1)指名讀一讀
(2)理解“使大海沸騰”(學生自由說;借助圖片理解)
(3)引讀:在這最后一分鐘,百年的屈辱終于揮之而去,
中國人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怎能不讓人歡欣鼓舞呢?--
在這最后一分鐘,所有中國人的喜悅都化作了淚水,這怎能不使大海沸騰呢?--
第四處“最后一分鐘”
1、師:香港終于回來了,我們激動,我們自豪。香港從此掀開了新的篇章。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小節,體會這小節體表現出的心情是怎樣的?
2、學生自由朗讀
3、交流,指導朗讀
4、師:同學們,讓我們去迎接第一朵紫荊,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給香港吧!)
四、配樂齊讀,再次體會情感
1、師:香港歷經百年滄桑,今天終于回來了。這最后一分鐘,帶給大家的是無盡的激動、喜悅和自豪,老師給同學們配上音樂,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永遠記住這“最后一分鐘”!
2、配樂齊讀詩歌
五、播放視頻,情感升華
師:剛才的學習,我們從語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動、喜悅和自豪。下面老師帶大家走進當時的情景,再次感受這激動人心的最后一分鐘。(播放錄像,教師配畫外音。)
六、課堂練筆、小結
1、師:同學們,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來了,面對骨肉團聚的動人一幕,你最想說什么?請把它寫在課文空白處。
2、集體交流
3、師小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兩年,澳門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國母親還有一個孩子在外頭,你們知道是誰嗎?(生:中國臺灣)是的,雖然中國臺灣回家的路還很坎坷,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臺灣一定會回來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那時的最后一分鐘也會像今天我們所讀到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那樣,令人無比激動、喜悅和自豪!
七、板書設計
24、最后一分鐘
激動
美好祝愿
喜悅
自豪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11
1、把漢字與其正確讀音連起來。
kòu chà suǐ zhù xiāo
髓 鑄 叩 硝 剎
2、辨字組詞:
稍( ) 妨( ) 奏( )
梢( ) 紡( ) 湊( )
遣( ) 核( ) 眺( )
遺( ) 刻( ) 逃( )
3、最后一分鐘/是旗幟的形狀,/是天地間緩緩上升的紅色,/是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是展開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寂靜中誰的微微顫抖的嘴唇,/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
這段詩描寫的是香港回歸儀式中__________的場面,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的感情。
4、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那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條紫荊……
這里的“紫荊”指代的是________,“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暗示香港回歸后將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五年級語文《最后一分鐘》精選教案 篇12
一、設計思想
結合屏幕閱讀,擴大課外閱讀,引導歷史、回歸、現在,落實"大閱讀"理念。自主研讀,探究感悟,反復誦讀,想象體悟,引導歷史、回歸、現在,拓展視野,受到愛國主義語文素養的提高。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作者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滿懷激情地迎接著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 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三、學情分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那一天,舉國上下一片歡騰,親身經歷過那一天的人們是不會忘記的。但對當時只有剛出生的現五年級學生來說,實際上還體會不到香港回歸祖國的重大意義,感悟不到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可能理解不了人們的激動、自豪、喜悅之情。雖然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但作為內地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知之甚少,沒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教師有必要鼓勵歷史、香港的回歸、香港的現在等資料,先學生自主地了解香港, 再借助多媒體,激發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借助課件,聯系歷史,創設情境,抓住詩句,師生互動,體悟情感。
七、課前準備
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的情景等相關資料的課件。
八、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鎮街交流意見 教師使用體會
(一)創設情境,導課激情
1.1997年7月1日--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日子嗎?課件展示:屏幕閱讀香港的歷史、香港的回歸、紫荊)
2.對,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在那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四處開放,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讓我們共同去重溫一下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課件展示: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問題研討】
1.略讀課文如何處理教學設計,突出教學重點?
2.教師是否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邊誦讀邊想象邊體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
著作類:
周一貫:《研究性閱讀教學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頁。
田曉軍:《新課程·新教學·新備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