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舍生取義》教學設計教案(精選2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舍生取義》教學設計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熟練、流利的背誦課文。
2、能結合教師的講解和課文的注注釋理解文意。能通過舉例子的方式把“義”的說清楚。
3、積累名言警句,了解文化常識如“萬鐘”“心之四端”
教學準備:
名家誦讀音頻 嗟來之食、辭祿萬鐘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 背誦引入 導入新課
1.背誦------《大學修身為本》。
2.板書:舍生取義
齊讀課題。
義是什么意思?它在字典中有以下義項。請根據下面的一項選擇。
具有這個意思的詞語還有很多:義不容辭、大義凜然、義無反顧、
義正詞嚴、義憤填膺、義薄云天、俠肝義膽。請同學們認真的讀一讀。
讓我們再齊讀課題。
二、范讀課文、認真聽讀
認真聽讀,注意字音,語氣節奏、句子停頓。
三、自讀課文讀通讀順
1.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好句子的節奏和停頓,要讀的流暢,朗朗上口。
3.檢查反饋:課文有幾句話,指名學生讀,糾正字音。注意斷句,不讀破句子。
4. 齊讀課文。
四、熟讀讀文 理解文意
1. 認真閱讀譯文,句句對照理解。
2. 出示譯文,說原句。
3. 思考:為什么要舍魚而取熊掌呢?為什么要舍生而取義呢?
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齊讀1、2句。
4. 同學們,舍生取義舍生就意味著犧牲生命啊。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難道孟子真的不重視生命么,很看輕生命么?
出示句子: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講解“兼”字,出示圖片。拓展詞語:德才兼備、兼容并包、兼容并蓄、兼聽則明。】
再讀句子。
5. 小結拓展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一言,警醒了幾千年來多少仁人志士追隨著取義之路,把舍生取義奉為行為準則。
五、探析義理 明辨是非
【同學們,孟子是主張性善的。他認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他包括四種本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義禮智的道德規范由此產生。為了說明這一點】
出示視頻:嗟來之食
1. 對于一個有骨氣、有正氣的人,面對嗟來之食該怎么做?
出示句子: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指名讀句子。
2. 然而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
讀句子:萬鐘則不辨禮儀而受之。
這樣的人是怎樣的人?
3. 面對萬鐘,孟子又是什么態度呢?
出示視頻:辭祿萬鐘
讀句子: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六、總結、背誦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孟子,聆聽了他意味深長的教誨,從而感受了孟子人格的偉岸,思想的深邃。讓我們再一次誦讀《舍生取義》。
小學五年級語文《舍生取義》教學設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文言文中虛詞的含義。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課后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議論文的意義,感受舍生取義的真諦。
重難點:理解文言文中虛詞的含義。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
教材分析:《舍生取義》節選自孟子的《魚我所欲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議論文。“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有“魚”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為美者合乎情理也呵護邏輯。
教學設想:學生由淺入深的理解課文,從題意入手,層層深入,理解舍生取義的真諦。
教學過程:
一、 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五年的語文了,你們一定積累了很多的成語,今天,我們來玩個成語接龍的游戲好不好?師:眉開眼笑。生接龍。我們再來玩個看字想成語的游戲,師板書:義。你們想到了哪些成語?生答。(隨機板書:大義凜然、義不容辭、義無反顧)
師:看到這些成語,你們想到了哪些人誰?用上這些詞。(學生回答想到的英雄)
師:這三個成語中,你認為哪個字的分量最重?生答:義。
師:因為義,才不畏懼,因為義才不容辭,因為義才無反顧。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一起看看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說的。
二、 初讀課文,走進作者
1、 出示豎版文言文
師:我們這是第幾次接觸文言文了?(第二次)對于學習文言文,你們有哪些好的方法?生答。那么這篇文言文和我們以往學過的有什么不同?(豎版的,沒有標點)有誰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呢?
2、 初讀文言文
自由讀一讀這沒有標點的文章,看誰能讀好?(指名讀文)
師:現在我們將這段文字還原成今天的寫法,誰有信心讀得更好?(再指名讀文)
3、 走進作者
我們看文中說“孟子曰”,曰是什么意思?孟子又是誰呢?誰能把你課前了解的孟子介紹給大家?(生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匯報)師出示關于孟子的資料。
4、 揭示課題
孟子共說了幾句話?指名分別讀句子。孟子的話說了幾層意思呢?(兩層)分層讀句子。孟子的話道出了一個什么觀點?用一個詞來概括。(舍生取義)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 再讀課文,理解意思
1、 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看一看你們有什么發現?生答。
師:也字在句子末尾有什么作用呢?(也是語氣詞)你們還知道哪些語氣詞呢?那么也字在句子中該讀哪一種語氣呢?出示句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指名讀句子)者也又是怎么讀呢?出示: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兩句放一起,你再來讀一讀,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那么下兩句怎么讀呢?
2、 現在老師考一考大家,得兼,我們現在怎么說?(兼得)為何古人說得兼呢?(古漢語倒裝現象)
3、 打開書,默讀課文和注釋,你又會有什么發現?(注釋給的不同)誰來讀一讀注釋?我們知道了大意之后,就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給這篇文言文字詞做注釋。(小組推薦一名匯報注釋)
4、 嘗試給文言文做注釋,讓我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現在我們來看“生與義”選擇,孟子的觀點我們隊容易捕捉的一種選擇是?(舍生取義)
那是不是孟子就不珍愛生命了呢?從哪看出來的?(生,亦我所欲也。)孟子最不希望看到的選擇是?(舍義取生)孟子的擔心是不是多余的,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以下的種種行為,你會想到哪些成語?用上“義”字。
(出示漫畫)不法商販為 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騙。兇殘的狼要吃掉救其生命的東郭先生。德國法西斯撕毀與蘇聯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出動5000多架飛機向蘇聯發動襲擊。師板書:見利忘義、忘恩負義、背信棄義
5、 舍義取生者在,舍生取義者更在。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追隨孟子先賢?
出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句話里體現出義了嗎?用詩句中的詞表示?對于譚嗣同而言他所追求的義師生命?
出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齊讀。這里有沒有義?哪個詞告訴我們了?你還搜集了哪些這樣個關于舍生取義的詩句。
時代不同,人物不同,但是他們卻用相同的行動追尋孟子先賢,做出了人生的抉擇。齊讀。
文天祥英勇就義后,人們在他的衣袋間找到這樣的人生絕筆:(出示句子)誰來讀讀?找到孟子說的話了嗎?誰能解釋一下這句話?文天祥他后悔了嗎?從哪看出來的?面對生與義抉擇,她會義無反顧的說,齊讀句子。
四、 拓展延伸
師:生命誠可貴,道義價更高。我們來聽一段老藝術家的詩歌朗誦《相信》。聽一聽,這段朗誦中贊揚了那些人?他們的義在哪里?
這是現在的義。這是繁體的義,上面是一個羊但不出頭,下面是一個我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繁體的義多么復雜,今天的義看似簡單,卻又多么不簡單。幾千年來,義字由繁到簡,但去亙古不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一切正是緣于他們不同的選擇,看看這些成語,假如這就是我們認識需要面對的選擇,你會擦去哪個?
五、 總結
同學們讀得好,說得好,也要做得好,將來,也許你們會成為英雄,也許平凡一生,但老師希望“舍生取義”成為你們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