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語文《莊子二則》精品教學教案(精選2篇)
初中八年級語文《莊子二則》精品教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生初步了解鯤、鵬是什么樣的動物,了解課文表現了鯤鵬什么樣的情景,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3、學生能夠初步了解“逍遙”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識到要志存高遠。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了解莊子的世間萬物的活動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和束縛。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莊周夢蝶》的寓言故事導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突然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必定有區別,這就是所說的化為物(指大道時而化為莊周,時而化為蝴蝶)。
莊周就是這樣的浪漫,這樣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莊周:
Ppt:莊子名周,戰國宋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稱“老莊”。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今天,我們來學習莊子的《北冥有魚》,《北冥有魚》選自《逍遙游》,介紹逍遙游。
Ppt:《逍遙游》是《莊子》中的第一篇,在全書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1、學生結合注釋朗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兩遍,然后抽一學生朗讀,教師指正讀音。
3、全班同學齊讀。
4、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并提出疑問。
Ppt:
句子翻譯: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彩。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著旋風環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
學生再讀課文。
1.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后來怎么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鯤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說明莊子想像力豐富。
2.鳥為什么要遷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鳥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種精神的自由。
3.鯤鵬由北海飛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條件?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摶”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
介紹《莊子》:《莊子》,道家經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后世文學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5.奔騰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飄揚?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板書:萬物有所待——鵬鳥奮飛必須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
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
6.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動活潑,頗具詩意,寓意雋永,感染力強。
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么道理?
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翻譯:天色深青,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嗎?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
既然人的認識有局限,那龐大而神奇的鵬鳥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翻譯: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這個樣子而已。
莊子給出確定的結論,鵬鳥和人們一樣,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鵬鳥認識也是有局限的啊。
莊子名言積累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初中八年級語文《莊子二則》精品教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把握文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2.理解文章夸張、想象奇特的寫作特點。
3.領悟莊子對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2.理解文章夸張、想象奇特的特點。
難點
領悟莊子對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一、導入新課
播放【影音資源】《莊子(人物)》。
有人說:“在諸子百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就是莊子。讀《莊子》一書,不僅因為他的文學價值,更多的是因為先生的大智與幽默,書中一個個風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態度,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許多的啟迪”,今天我們學習《莊子》故事兩則以“一斑窺豹”來感受莊子的大智與幽默。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作品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的主要主張是絕對自由的人生觀,就是要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他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弟子和后世學者所著。
《莊子》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善用故事說理,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它“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評價它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莊子》因而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可參考【影音資源】《莊子》
2.讀課文,初步感知。
【精品課件】
(1)先自讀再播放【音頻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參考
北冥(míng)鯤鵬(kūn)摶(tuán)遷徙(xǐ)齊諧(xié)正色邪(yé)
(2)學習古文應該反復誦讀,以致成誦。請同學們捧起課本,自主朗讀文章,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
(3)借助注釋,掌握重點詞語的含義,初知文章。
北冥:北海。
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垂:懸掛。
海運:海水運動。
志怪:記載怪異的事物。
摶:盤旋飛翔。
扶搖:旋風。
息:氣息,這里指風。
野馬:山野中的霧氣。
蒼蒼:深藍色。
2.概括主要內容。
參考:文章以奇異的想象、夸張的筆法,描繪了鯤的變化和鵬的展翅翱翔的畫面及“野馬”“塵埃”的“以息相吹”景象,表明萬物皆所有憑借而不自由,表達自己對絕對自由的渴望。
可參考【知識總匯】
三、局部探究
【精品課件】
(一)翻譯課文,梳理文言知識。
1.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小組進行翻譯接龍,一人一句,要能及時發現并糾正他人翻譯中出現的問題。
參考譯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這只鵬鳥呀,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水花,高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它是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的。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可參考【微課堂】《如何翻譯文言文》
3.組內合作總結重要文言知識并展示,師生點撥補充。
參考
(1)通假字
北冥有魚“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邪”通“耶”,語氣詞,呢、嗎。
(2)詞類活用
志怪者也怪:形作名,怪異的事情。
南冥者,天池也天:名作形,天然的。
(3)重點句子。
①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翻譯: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
②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翻譯:這只鵬鳥呀,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徙到南方的大海。
③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翻譯: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水花,高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
④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翻譯: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二)探究文章內容和蘊含的道理。
播放【影視課文】,聽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1.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為什么寫鵬鳥?
參考:鵬鳥是由鯤魚變化而來的。鯤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作者使用夸張手法,想象奇特。
2.鯤鵬的形象怎樣?作者是如何描寫的?
交流
參考答案: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作者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鯤鵬形象磅礴壯觀。作者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鯤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想象雄奇瑰麗。
3.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交流
參考:此句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摶”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小結: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豐富,想象奇特,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這里,他在想象中夸張,極寫鯤、鵬之大,造成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
可參考【微教案】《鯤鵬的形象》
4.大鵬形體碩大,變化神奇,奮飛時氣勢壯美。它飛往南冥,需要什么條件?野馬、塵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條件?
參考:大鵬需要“海運”(六月息);野馬、塵埃需要“以息相吹”。
5.本文借鯤鵬和野馬、塵埃說明了什么道理?
參考:以“野馬”“塵埃”的“以息相吹”與大鵬的“海運將徙”作對比,說明萬物皆有所憑借,都是不自由的。
6.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
參考:“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
四、總結拓展
學生個人梳理總結,小組交流。
鯤鵬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憑借知識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達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們插上知識的翅膀,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乘長風,破萬里浪。
可參考【微教案】《<莊子>的特色》
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樣的感想和啟示?和大家分享一下,歡迎有創意的表達和展示。
五、作業設計
1.翻譯課文,準確解釋重點字詞。
2.背誦默寫課文。
可參考【背誦指導】
六、板書設計
北冥有魚
莊子
鯤憑借
南海——有所憑借(不自由)→追求自由
鵬六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