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審題例說
中考作文要獲得成功的第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審題,考生只有在極短的時間內思考和分析作文題目,了解命題者的意圖,準確把握文題的要求、主題、選材范圍、體裁及人稱等,才能穩妥地越過“偏題”、“跑題”的雷區。怎樣才能確保審題的正確快速呢?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簡易的方法。
一、填補標題法
此方法適用于較寬泛性的標題。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較大的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審題時只要在原題目的基礎上添加新的條件,題旨就會顯露出來,從而化難為易。
譬如2000年山東省中考題目《變化》,如果用填補標題法審視,在原題目前面加上“我家的”、“媽媽的”、“小院的”、“學校的”等新條件,使題目相應成為《我家的變化》、《媽媽的變化》、《小院的變化》、《學校的變化》,題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的多了。像這類題目還有《歌聲》、《心事》、《懺悔》、《嘗試》等。
運用填補標題法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補充的條件一般指人物、時間、地點、事件,越具體越好。如前面說的《變化》補充題目后,能從小處著眼,可以以小見大來寫;但若補充成《祖國的變化》,題目仍很寬泛,寫時就不好把握了。
(二)補充的位置可在原題目之前或之后,但不得擅自改變原題目,只能在草稿紙上或心中進行填補。
(三)如果命題者沒有附加要求(從現在中考趨勢來看,淡化要求、鼓勵創新),補充時可以使原題以寫人為主,也可以使原題以寫事為主,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補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二、虛題實做法
有些作文題,由于概念抽象,學生難以把握,怎樣寫好這類題目呢?將這類比較大比較虛的題目化為比較小比較實的題目即可。
比如《追求》這個作文題,看起來很大很虛,但是如果把它落實到某一具體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筆了:可以寫一位老師的追求,一名下崗工人的追求,一個中學生的追求。總之,各行各業的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寫。當然也可以寫成議論文,論述當代青年應該追求什么, 當代中學生應該追求什么。像課本中《背影》寫得是父親的背影;《一面》寫的是“我”和魯迅的一面之交及這一面對“我”的影響。
三、實題虛寫法
有些作文題從表面上看實實在在,范圍很小,如《路邊小草》、《秋葉》、《春雨》等,這類作文題在寫作時,不應就實物而寫實物,而要寫出他們的比喻義、象征義,歌頌具有這一類精神、品質、風格的人和事。
寫《路邊小草》就要歌頌路邊小草默默無聞、自強不息的精神或者贊美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或者謳歌小草與世無爭、不圖名利的風格;寫《秋葉》就要突出秋葉的奉獻精神,或寫葉落歸根的情懷;寫《春雨》就要寫出春雨的及時和珍貴。寫出春雨對大地萬物的滋潤,可以引申出黨的好政策給人民帶來的實惠。像課本中的《驛路梨花》、《白楊禮贊》、《荔枝蜜》借物喻人就是例子。
運用實題虛寫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對實題(物)應做必要的描繪,但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繪具有可比喻和象征的那一部分。
(二)“虛擬”與“實題(物)”之間要有相似之處,聯想合理,過渡自然。如《白楊禮贊》就是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聯想到北方的軍民,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的精神和意志。
四、反向思維法
有些作文題,從字面上分析,從正面思考很難找到突破口,但是轉換一下思維方式,就會豁然開朗了。
例如《靜靜的夜晚》這個題目,單從字面上理解,夜晚靜靜的,萬籟俱寂,有什么好寫的?運用反向思維法來審題就容易多了,其實這個題目要寫的是在靜靜的夜晚發生的不平靜的事情。靜靜的夜晚,大地萬籟俱寂,但是種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長,老師在燈下備課,邊防戰士在站崗放哨……可寫的內容就多了。
再如《又到中秋月圓時》這個題目,從正面來寫無非是中秋賞月、家人團圓,然而反向思維寫,中秋時不能賞到明月,一家人不能團圓,為何呢?可寫大氣污染太嚴重,能見度低, 明月不易見,而談論到熱門的環保話題;可寫由于公務繁忙,崗位需要,軍人天職等而家人不能團圓,進一步歌頌奉獻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恰當的鋪墊。這樣寫能收到語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還有些作文題從正面思考也能很快入題,但是角度不新,立意不佳,寫出來的文章很平淡,這樣的題目也可以另辟捷徑,從反向思維而入題,寫出來的文章更富有創見。例如《談 “開卷有益”》,從正面來思考主要是寫要博覽群書,吸收營養,充實自己。“開卷有益”這句名言早在人們的思維中形成了定式,按常規來寫無新意。運用反向思維法,立論為“開卷未必有益”往往更富于啟發性和新奇感。
運用反向思維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這類文章一般采取欲揚先抑法:先說已存結論合理的一面,再指出其局限性,然后從新的角度上引申發揮,最后證明新的觀點。
(二)用反向思維法確定的論點,只是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對某個特定的命題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正確的,切不要不加分析辨別就將之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如《談“開卷有益”》一題可以立論為“開卷未必有益”,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主張開卷有益的;《談“雪中送炭’’》一題,可以立論為“雪中送炭非良策”,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要贊揚雪中送炭,關心民生疾苦的好作風。
總之,在審題過程中掌握一些方法,仔細靈活地對待,就能減少偏題、跑題現象的發生。